民建莆田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全民急救知识普及和处置能力的建议》(20254082号)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加强学校培训,提升学生应急救护意识与能力
提升全市中小学学生的应急救护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自救互救和防灾避险能力,是有效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委组织市急救中心、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等多个医疗单位组成的医护骨干培训团队,深入各学校开展一系列应急救护普及培训活动,每年开展10场次以上针对中小学学生应急救护意识与能力的培训。2025年我委将校园应急救护培训列入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年度培训计划之一,结合“防灾减灾日”、“世界救援日”和“国际志愿者日”等节日活动,进一步深入各学校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活动。
二、推动媒体互动,广泛宣传应急救护知识
一是加强学校应急知识宣传。2025年,我委将通过选派到各中小学的健康副校长,加强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网站,公众号等宣传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普及。二是建立宣传专栏。我委通过与莆田电视台联办的《健康与生活》栏目,与湄洲日报社联办的《卫生周刊》栏目,向广大群众普及应急救护相关知识,进一步扩大了应急救护知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开展应急救护大赛。依托市红十字会连续举办八届应急救护大赛,每届大赛个人综合成绩前三名的,均可以获得市级“五一劳动奖章”、“金牌工人”等称号,女同志同时还可以获得市“三八红旗手”称号。近年来,全市共有三十多位同志获得了荣誉,每场大赛和获奖情况莆田的主流媒体都进行了跟踪报道,典型的引领作用极大的鼓舞和调动了大家参与应急救护培训的积极性。
三、推动社会参与,完善公共场所的硬件配置
一是推动社会参与。我市多部门联合出台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指导性文件10余份,通过主题活动、节目互动、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线上、线下持续广泛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宣传普及,并在全市开展“救在身边、机关先行”、“健康莆田‘救’有我在”、“生命教育、救在身边”、“救在身边、校园守护”等多形式的应急救护培训。二是完善公共场所的硬件配置。印发《莆田市“十四五”公共场所配置AED+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将AED+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项目纳入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火车站、大型体育运动、大型商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场所安装AED。“十四五”期间,已在全市公共场所配置AED457台,培训应急救护员33062人,AED投放密度达16.5台/10万人,超过全国15台/10万人的平均水平,初步构建起“专业+社会”急救网络。三是加强应急救护师资管理和培训。配合市红十会开展应急救护师资培训,2022年以来已累计培训14万人次,取证救护员达4.18万人。每年还挑选约20名初级师资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省红十字会的复训或提高班集训,有力提升了师资的能力素质。同时我市还组建了约60人的“应急救护师资志愿服务队”,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推动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
四、开展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紧急救援能力
我委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院前急救培训演练,2024年以来市县区共举办急救业务培训及提高班72期,培训专业人员3883人次,同时市卫健委邀请交警专业人员对全市31名急救网络医院救护车司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指挥调度人员进开展道路交通知识培训。市级医疗急救队伍先后参与“莆安·使命—2024”地震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拉动演练、莆田市海上搜救与危化品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全市防汛防台风综合应急演练等。此外,我市还结合实际出台针对性政策,要求临床医师晋升主治医师前须到各急救网络医院急诊科(急救站)开展急诊轮岗3个月,各医院急诊科医师晋升主治医师前须到市急救中心连续工作6个月,既有效提高全市临床医师的急救技能水平,又可缓解现阶段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岗位专业人才紧缺问题。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加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公众急救技能,为更多机关、企业、学校等机构提供更多优质、专业的急救教育资源和服务,为构建平安莆田贡献力量。
领导署名:林 崴
联 系 人:许怡麟
联系电话:6796805
莆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7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