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2025303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莆教职成〔2025〕15号
来源:市教育局 时间:2025-07-25 15:45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九三学社莆田市委员会: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第2025303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莆田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增投入、固根本,重融合、优机制,强保障、创品牌,推进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2023年,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地市作职业教育典型经验介绍。

  一、关于“优化专业设置,对接乡村文化需求”建议

  (一)具体落实举措:推进全市中职学校科学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2025年新设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等5个专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大莆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如莆田职业技术学校组织电子商务、中餐烹饪等专业师生参加萩芦镇枇杷文化节活动,为农产品搭建美食电商平台。学校师生参与制作“枇杷宴”,还进行电商直播带货,帮助推广销售萩芦枇杷。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文化创意专业群,与莆田市珠宝玉石文化产业协会合作建设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并与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共建“湄职云锦非遗文创基地”,强化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湄职院连续举办8届“妈祖文化研习夏令营”,为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优化专业集群,构建“文化+科技+产业”育人体系,积极对接乡村文化需求,培养学生既能掌握传统技艺,又能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为莆田乡村文化发展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

  二、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议

  (一)具体落实举措: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24年以来认定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336名教师为双师型教师、认定中职学校420名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建立民间艺人“师资储备库”,如莆田艺术学校与莆田市腾晖工艺厂、莆田市藏云堂精微透雕艺术研究院已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木雕工艺实践基地,并邀请郑春辉大师等师资力量到校上课,赓续“专精于业、孜孜以求”的莆田工匠精神,树立尊重工匠导向,努力实现技艺传承与产教结合双突破,为学生制定适宜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学生就业和升学双提升。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遴选20名市级以上工艺大师,在湄职院设立工作室,承担核心技艺课程教学。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工匠导师机制,推进全市职业院校引进和培养具有乡村文化背景和专业教学能力的教师,鼓励教师深入乡村进行实践调研和学习,参与乡村文化科研项目,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关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议

  (一)具体落实举措:莆田市深化产学研合作赋能乡村振兴。遴选高校中主导产业相关领域教师568人次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27项,转让11项、许可16项。深化校地合作,组建14个乡村规划服务队伍,采取挂村驻点方式,对接全市88个脱贫村和7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湄职院志愿服务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名单。创新“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模式,推动湄职院与黄金码头、三福古典、华昌珠宝等行业龙头组建“工艺美术类职业教育集团”,与威诺数控、鞍钢冷轧等行业龙头组建“智能制造职业教育联盟”,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加强职业院校和乡村文化企业、乡村旅游景区等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感谢贵单位对莆田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构建职业教育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长效融合机制,优化专业布局,激活师资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拓展社会服务,推进莆田职业教育绿色高质量发展。

  领导署名:薛强

  联 系 人:傅朝晖

  联系电话:2692139

  莆田市教育局

  2025年7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