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来,仙游县大力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通过规划联建、产业联兴、要素联动、治理联抓“四联融合”,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以城带乡、以乡润城、城乡融合”的仙游乡村振兴样板。
一、坚持规划引领,重塑城乡融合的空间格局。一是调优全域规划。构建“一核(中心城区)引领,一心(枫亭滨海新城)带动,两翼(南部平原和北部山区)联动”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中心城区与枫亭滨海新城建设,打造集商业、行政、文化等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一核一心。优化提升东南部产业聚集区产城融合规划,以工业美术、鞋服纺织等特色产业打造形成产城融合示范区。同步推进木兰溪沿岸特色产业发展带和北部山区乡村振兴发展带“两带联动”。二是调好城市布局。全力拉开城市框架,建设“七横七纵三环一线”的城市道路骨架,形成一溪两岸三环城市格局;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开展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优化城区教育、医疗布局,分类完善公交站点、供水供电、停车场、环卫、公厕等公共设施;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托城区和中心集镇带动农村发展,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带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三是调特乡村定位。综合分析各乡镇、村(社区)资源资产、产业发展等情况,瞄准“休闲旅游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现代都市农业区”等,编制乡村发展规划。推进新村集中联建,大力建设道路、水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规划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市场化改造或重建,推动乡村卫生所、老人活动中心、长者之家和邻里中心等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和美化行动,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持续缩小城乡差距。
二、着眼产业兴旺,培育城乡融合的经济矩阵。一是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做优“仙游甜柿”品牌,推动度尾文旦柚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金沙薏米获评省级“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扶持推动红木古典家具产业高质量发展,举办全国红木家具精品博览会,打造“仙作”品牌集体商标;建设完善数字经济产业园,形成京东、天纵等五大直播新业态基地。今年来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5家,获评“福建省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典型案例”,连续七年位列全国“电商百强县”。二是加速推进产业提质。大力发展产业新赛道,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增超亿元企业16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9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番。推动建设25个小微产业园,培育壮大现有企业项目,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围绕打造“一镇一业一特色”,全力拓展“一心两翼八园”产业发展空间,重点培育“3+1”产业微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工艺美术产业、跨境电商平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紧拓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仙游北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示范带,通过运营“春夏秋冬”四季全域旅游产品,打响仙境、仙水、仙谷、仙山“四仙”品牌,推动城乡文化、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有一种旅游叫仙游”的福建旅游新名片,今年以来接待游客量达442.36万人次,同比增长23.84%。同时,充分挖掘乡村文旅资源,将各类景点串联成线,推动形成文旅上下游产业链。钟山南兴、书峰四黄等25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三、顺畅要素流动,贯通城乡融合的双向渠道。一是推动资金下乡。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城乡融合发展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模式。针对性制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的保障和利益联结机制等政策,引导城区资金下乡激活乡村闲置资源。特别是今年来大力实施乡贤带动乡村工程,积极鼓励乡贤带动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回归农业农村,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已有33个联建村吸引返乡投资项目40多个,引税近4000万元。二是培育城乡人才。推行“1+2+N”校镇共建模式,用好乡村振兴研究院和11个高校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基地,实施乡村CEO培育三年行动和乡村振兴人才学历提升计划,加快理念更新、能力升级。柔性引进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吴林坤教授等专家团队,以人才团队助力文旦柚等绿色产业高效发展。引导1157名县乡干部下沉“住村”锻炼,开展“镇村两级大培训”提升行动,量身定制农文旅融合等14个专题,培训镇村干部、技能人才和种植大户67场次3900多人。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创新出台“五回一新”政策、“五个一点”投资模式以及壮大村财十条政策措施,建立“四定一督”机制,形成一系列扶持“政策包”“奖励包”,切实为跨村联建工作提供良好政策环境。比如创新推行联建物业经济、联购飞地资源、联办产业项目、联设发展平台等“四联”抱团发展模式和村级小规模工程委托代建模式,为联建片区选定项目方向提供科学指导和政策支持。
四、写好治理文章,凝聚城乡融合的广泛合力。一是拓展党群服务。积极引导5个抱团产业效益高、公共资源共享需求强的片区,建设统一的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便民办事、长者服务、文体活动、托幼托教、健康医疗等功能,切实让片区群众享受便捷服务。比如西苑乡凤山片区党委立足山区村实际,建立集产品产销服务、医共体分站、文体广场、联合调解室、红色教育馆等区域性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范围有效辐射周边四村。二是强化网格治理。深化“一网三联”治理模式,构建“大网格+小网格+微网格”三级网格体系,统筹调配网格长、网格员,重点向矛盾多发网格、力量薄弱网格倾斜,通过党员网格长常态管理和党员先锋队集中攻坚,有力推动矛盾化解、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开展。同时,借助“全市一张图”大数据平台,对社区网格信息统一进行录入和动态更新,用数字化网格加强辖区综合管理,实现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人民群众一体化推进。三是培育文明乡风。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农村特色文化,开展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村百姓养成好家风。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庭院、乡村微景观、小公园(小广场)、田园、乡村休闲旅游点等“五美”创建工作,实现城乡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依托原有的村级活动场所,开展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文明示范街等创建活动,组建各类文艺团队70多个,常态化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促进城乡文化深度交融。(仙游县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