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小平台”打造执行服务“新样本”——仙游法院研发上线“执行诉求管理系统”畅通群众诉求响应

来源:仙游县委改革办 时间:2024-11-22 17:38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仙游法院聚焦群众涉执急难愁盼问题,在全市率先成立执行服务中心,自主研发上线全省首个“执行诉求管理系统”,探索在线执行服务“新样本”。该系统经省法院升级后在全省推广使用,并作为福建数字政法应用成果项目代表,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福建馆”参展,先后被人民日报纸媒、新华社《半月谈》、人民法院报、福建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一、诉求一网通办,反馈一网直达。一是诉求多元整合。因执行诉求“散而多”,而纸质工单容易遗漏,遂将来源于执行热线、人工窗口等各渠道的诉求全量录入系统,实现群众诉求“一网观、一网管”,纵深推动执行“一件事”改革。自系统应用以来,共接待群众12736人次,受理执行诉求6368条。二是诉求快办快结。将新增执行诉求分为“督促强制、查询查控、线索核实、执行审查、综合事务、其他”等6大类19小类,系统自动设定诉求等级(紧急或普通)、明确办理要求和期限后推送至执行员端,并实时向当事人推送诉求流转和办理节点消息,由此形成“诉求收集、工单生成、流程推送、满意度回访”的闭环管理,做到诉求全数收集、全部登记、全速交办、全程监管。截至目前,共办结执行诉求6352条,办结率达99.75%。三是反馈立整立改。开发“当事人评价”功能,从态度、流程、方式、措施、程序等5个方面对执行工作进行评价,准确掌握服务疏漏,针对群众反映的具体不满意事项,“一项一策”制定整改方案,快速响应、快速整改、快速反馈,切实增强群众对执行工作的认可度、信任感。

  二、纠纷协同化解,联动一网铺开。一是靠前端,激发治理潜能。出台《关于全流程推进当事人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的实施细则》,组建执前化解团队,强化执前督促,形成执源治理工作模式。自团队成立以来,移送执前化解381件,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162件,化解率达42.52%,从源头推进执行案件减量增效。二是引进来,汇聚调解合力。与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化解涉民生执行案件的实施办法(试行)》,邀请公安、住建等15个部门入驻系统参与化解,为特约调解员和村居调解主任配置化解员账号362个,通过系统“多元化解”模块进行派单和在线指导,以平台“小支点”撬动民生诉求服务“大合力”。此后,村民办理执行事务不必“出村”,通过转变执行方式促进社会治理创新。自该机制运行以来,系统共委派涉民生小额案件406件,成功化解166件。三是融进去,延伸司法职能。系统强化“数据监控”功能,利用对诉求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准确掌握现阶段执行矛盾现状,紧盯诉求存量大和增量突出的村居,与乡镇、村委加强会商研判,针对热点诉求和共性问题,及时部署执行行动。截至目前,共开展会商研判28次,针对性开展“法护营商”等专项拘传行动15场次。

  三、风险智能透视,执访一网统管。一是夯实源头治理。系统自动锚定“多次来访、反馈差评、信访未结、扬言信访”等4类诉求事件,快速定位重点案件,透视执行流程风险,变被动响应为提前防范化解,健全完善涉执信访风险预防机制,努力将诉求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截至目前,共筛选风险预警案件128件。二是做实有信必复。由信访专员依据系统预警及时做好答复、息访工作,在执行服务中心设立领导值班窗口,直接面向群众倾听问题、释法答疑,积极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涉执信访问题。截止目前,已成功化解37件,2024年执行案访比同比下降4.27%。三是落实“枫桥经验”。通过系统智能预警涉众案件,针对涉农民工工资等群体性纠纷,主动对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人社部门等单位,邀请其提前介入化解纠纷,有效防范群体性风险爆发,实现由办案到治理的转变。针对系统预警民间借贷类型案件激增的现象,部署开展借贷主题普法活动12次,引导当事人正确区分“执行不能”和“执行不力”,让执行“信访”变“信法”,充分发挥司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仙游县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