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河湖社论(87) | 保护传承水文化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来源:PTSSLJ--莆田市水利局 时间:2025-07-22 11:10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福建水系发达,全省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40条,总河长2.46万公里,流域文化各具特色。闽江流域孕育出闽东、闽北文化,晋江、九龙江流域承载着闽南文化,木兰溪流域则彰显着莆仙文化。这些文化在治水实践中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江海故事”,构建兼具农耕文明和海洋精神的特色地域文化,其所蕴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国际交流价值,共同构成福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用好福建水文化,应以保护为前提、创新为动力、融合为方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做好保护传承,守住文化根脉。比如,加快编纂《福建水典》,全面梳理全省水文化遗产。对相关遗产实施“一遗产一方案”保护,确保历史记忆永不褪色。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福建水文化专题研究,挖掘治水人物、治水故事的精神内涵,让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推动创新发展,增强时代活力。构建融媒体矩阵,通过多元传播手段和多元叙事方式,讲好福建水故事。数字赋能水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水文化数字地图”,让公众在线体验魅力。培育文创产业,鼓励企业开发水文化主题文创产品,举办相关创意设计大赛,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促进融合发展,释放乘数效应。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建设特色水文化旅游线路,打造“水上巴士”等特色项目,推出夜游、研学等新产品,让水文化“可体验”“可消费”。谋划产业融合,打造业态丰富的水文化水经济体系,推动水文化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水生态+农业”“水文化+康养”等新业态,实现“一水多用、一水多效”。 

   完善制度保障,凝聚发展合力。健全法规体系,比如制定省级水文化保护条例,明确保护责任与开发边界。系统统筹整治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治理。强化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水文化项目投资与运营。推广“政府+企业+村民”共建模式,让水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