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档案局获悉,《中国档案》刊文介绍我市发挥档案优势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典型经验。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档案部门以档资政、用档为民,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突出。
全市档案部门服务中心大局,围绕重大项目、重大活动、重要民生事项等,主动提供档案服务,利用档案记录过程、助推发展。各有关部门形成党管档案、衔接顺畅、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良好格局。
市档案馆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作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援藏、援宁、援疆”档案征收工作。用档案记录和见证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阻击战及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并围绕莆田与西藏、宁夏、新疆等地的城市结对帮扶、对口协作,延伸开展“援藏、援宁、援疆”档案征收,向“援藏、援宁、援疆”干部个人征集文书、照片、视频及实物档案等,全面、完整地记录历史,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和今后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查考作用和经验借鉴。
为发挥好乡村档案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市档案馆扎实推进第二批“乡村记忆档案”品牌项目工作。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韵”,通过在各县区创建5个示范村,采取“规范一个档案室、创建一座展示馆、拍摄一部专题片、撰写一本村志”方式,达成示范村“档案管理更加规范、档案文化更加突显、档案资源更加丰富、档案利用更加开放”。当前,市档案局、馆联合县区档案部门及示范村,聚焦改革发展记录城乡变迁、深挖红色档案讲述革命历史、溯源红砖档案铭刻文化印记,已共同打造了城市记忆档案展示馆、红色记忆档案展示馆和红砖文化档案展示馆3个不同主题的展馆。作为档案文化的“窗口”,各类主题展馆生动展示了乡村特色历史。“乡村记忆档案”品牌项目工作以档案还原历史、留住乡愁,以特色档案文化带动乡村旅游、休闲等产业,有效助力打造乡村振兴莆田样板。(记者 吴伟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