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莆田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20252055号提案办理意见的答复

莆农综〔2025〕68号
来源:莆田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5-06-16 17:27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民建莆田市委员会:

  《关于加强我市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的建议》(20252055号)已收悉,我单位的办理意见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针对产业现状,市场监管和农业农村部门以及秀屿区政府从自身职能职责出发,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地理标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度尾文旦柚、金沙薏米、莆田花蛤等3个产品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1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1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使用企业36家。

一、关于优化地标发展机制与服务方面

(一)注重资源摸底,指导商标注册

市场监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围绕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开展地理标志资源的普查,挖掘、培育具有特色的地理标志,同时注重向基层地方政府开展宣传和工作汇报,提升基层政府对地理标志的认识和对地理标志工作的重视,同时积极动员、鼓励行业协会申请地理标志的注册,发挥地理标志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全市水果、水产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初具规模,荔枝、龙眼、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地理标志产品种植面积23万余亩,已形成鲍鱼、花蛤、牡蛎、海带多条优势地理标志水产品产业带,是全国鲍鱼养殖、花蛤育苗的重要基地。

(二)拓展地标运用,推动产业延伸

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农户培训力度,提升品牌意识,推动、指导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申请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提升区域内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覆盖率,推动、指导已申请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使用专用标志,指导企业规范使用专用标志,发挥地理标志在精准扶贫服务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地理标志产品企业着力延长生产、加工、销售、品牌等产业链,从种养向初加工、精深加工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鼓励地标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市场、走出莆田。服务、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水果、茶叶等主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涌现出一批食品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地理标志产品“莆田桂圆”成功进入外交物资供应中心,入选外交部伴手礼。

秀屿区政府从摸排企业、规范用标入手,推广新版“南日鲍”可追溯标识应用。一是提高用标率。全面摸排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深入了解地理标志使用、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销售等相关情况,对申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答疑解惑,确保企业资质符合要求、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推动全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率整体提升。二是推广新版标识。积极推广统一使用新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提升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扎实有序推进换标工作。莆田市辰龙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为旗下鲍鱼品牌“南日鲍”申请应用新版全国商品可追溯信息查验标识。应用的新版标识分为正、背两面:正面集成专属诚信编码、查询网址等信息,消费者可通过扫码精准追溯产品源头;背面则显著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标识,既彰显“南日鲍”的地域特色与品质优势,也传递出品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三是形成用标聚力。积极挖掘并吸纳更多符合标准的优质生产主体加入地理标志协会。精心指导帮助其规范、高效地运用地理标志,充分发挥其品牌价值与市场优势。提高地标产品曝光度,形成行业发展强大合力,助力地标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加强行政保护,规范市场秩序

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农业农村部第290号公告,扎实推进度尾文旦柚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工作。根据福建省2020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当年度8月份仙游县成立度尾文旦柚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并编制细化实施方案,组织承建单位积极落实方案内容,并于2020年12月拨付地标保护工程资金276.98万元至仙游县度尾镇人民政府,主要用于开展度尾文旦柚繁育基地建设、分拣加工车间建设、品牌体验馆建设及一二三产融合示范点建设。通过推进度尾文旦柚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进一步打响度尾文旦柚地标品牌,推动度尾文旦柚按标生产,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市场监管部门在应季地理标志农产品集中上市的时间节点,指导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合法使用人按照《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要求规范标注,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发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公告》要求规范印制专用标志,严查未经公告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行为,规范专用标志使用。每年都开展以地理标志商标侵权、官方标志违法使用等为重点的专项工作执法行动,尤其是近两年重点调研、规范地理标志产品文旦柚市场秩序,形成《关于仙游县度尾文旦柚市场地理标志商标侵权及冒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相关情况及整治建议》,政府、协会、企业及种植户形成共识,共同规范,特别是以往不规范印制、使用带有商标及专用标志包装箱的现象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根本的改观

秀屿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与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监督执法与帮扶指导相结合,坚决打击侵犯地理标志违法行为,规范在营销宣传和产品外包装中使用地理标志的行为,切实维护地理标志产品市场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关于提升地标产品实力与附加方面

(一)推进地标产业标准化建设

秀屿区持续健全南日鲍鱼技术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强化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执行,实现生产主体全程可追溯管理。一是加强地方技术标准编制。相继出台了《南日鲍鱼海区浮筏式养成技术规范》《南日鲍鱼人工育苗技术规范》《南日鲍鱼综合标准》《南日鲍鱼种苗》《南日鲍鱼品种》等一批地方养殖技术标准。莆田市海发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打造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制定企业标准《鲍8鱼全产业链生产规范》,制作鲍鱼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转化鲍苗良种培育生产模式图、鲍鱼养殖销售生产模式图、冻煮鲍鱼生产模式图、鲍鱼罐头生产工艺流程、鲍鱼育苗操作明白纸、南日鲍养殖操作明白纸、南日鲍冻煮鲍鱼加工明白纸、鲍鱼罐头加工明白纸等资料,推进南日鲍养殖标准化。二是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所有地标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均已纳入福建省食用水产品合格证“一品一码”全程追溯系统,产品实行赋码销售,销售的产品带有“福建省食用水产品合格证追溯凭证”。

(二)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

秀屿区多措并举推动鲍鱼品牌建设,通过打造本土品牌、强化品牌推广、申报品牌价值评价,提升地标产品区域品牌价值。一是扩大品牌效应。提高水产企业品牌意识,打造“南日鲍”“渔太太”“平海湾”“东禹牌”“海族汇”“宴厨鲍”等水产类驰名、著名商标,其中“南日鲍”为我区主打鲍鱼品牌,积极通过媒体和宣传路标等途径开展宣传,产品也从原来的鲍鱼罐头发展到带壳单体冻鲍、即食真空鲍、干鲍等产品,产品国内供销良好,并出口日韩、东南亚等地,特别是带壳冻鲍鱼受到酒店(包括中西部)的青睐二是提升品牌价值。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农交会、“9·8”投洽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海峡渔业博览会等各种会展活动,广泛提高南日鲍的知名度。三是申报品牌价值评价。组织申报南日鲍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价,2023年5月11日,值第七个“中国品牌日”之际,中国品牌促进会等单位联合发布“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其中南日鲍地理标志品牌价值为26.13亿元;2023年9月,中国地标节组委会等联合发布《11种国家地理标志鲍鱼品牌价值排行榜》,南日鲍鱼品牌价值41.66亿。

三、关于实现全域多产融合与升级方面

市场监管部门结合金融赋能地理标志工作,印制《莆田市地理标志名录与金融产品手册》,并与银监、文旅部门联合召开推进会,推介“福农·地标贷”、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保险等金融政策及产品,落地文旦柚、南日鲍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保险,为地理标志企业提供侵权损失风险保障。积极对接“莆田优品”等地方特色产品平台,推动我市主要地理标志企业产品上线“莆田优品”等线上线下平台,组织“莆田优品”区域品牌供应链企业赴西安参加2024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天桂大桂圆、国圣即食海带、南日鲍、蛤老大调味蛤津、莆田兴化米粉等产品参展。此外,组织、指导地理标志产品“郑宅茶”生产企业仙游金溪茶叶有限公司参加24届中国国际投洽会、武夷山茶博会,指导度尾文旦柚协会参加2024年中国(上海)国际果蔬展览会。重点指导莆田市辰龙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并使用“南日鲍”地理标志专用标志,首批印制10万个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挂签,为每只鲍鱼挂上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专属标签及商品可追溯信息查验标识,实现“一物一码”精准管理。还组织、推荐该公司“鲍鱼”地理标志产品于5月份赴西安参加丝路(陕西)国际地理标志产品展。

秀屿区立足全域多产融合,围绕鲍鱼产业,构建起“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协同升级-文旅融合发展-政府电商模式”的全新格局,助力海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一是强化科技赋能。鼓励扶持海洋渔业领域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已有汇龙海产、海之鸿水产、正洋水产、淼鑫水产、海岛人家、海发水产、悦成渔业、南日岛海洋生物等8家涉海公司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鼓励扶持海洋领域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东禹海洋、新丰水产、南日牧场、耀辉水产等4家公司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莆田市汇丰工业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福建南日鲍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真鲷鱼制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莆田市汇龙海产有限公司创建福建省鲍鱼制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强化产业协同。2023年4月,承办了第十一届全国鲍鱼产业发展研讨会,大会邀请了国内外鲍鱼产业方面的众多专家学者及百余家企业代表,深度探讨鲍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力方向,同时启动了秀屿区创建中国鲍鱼预制菜基地,现场签约了一批总投资约60亿元的海洋经济产业链重点项目,有力推动鲍鱼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劲动能。三是强化文化传播。由福建东禹海洋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筹建的全球唯一南日鲍博物馆,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开馆。博物馆从世界各地的鲍鱼种类及地理分布、鲍鱼进化、鲍鱼的食用历史、鲍鱼的养殖历史、鲍鱼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鲍鱼壳制作的装饰品和对鲍鱼产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学者等方面对鲍鱼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四是创新政府+电商模式。秀屿区政府与京东集团就建设京东商城“中国特产秀屿馆”签订战略协议,促进秀屿名优海产品、农副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区领导带头启动“南日鲍鱼线上购物”活动,向广大网友推介南日鲍鱼,为“南日鲍”代言。由区文体旅游局、区毓秀文旅公司主办的“福鲍网(福建鲍鱼网)”平台同步正式上线开启全渠道销售,线上商城品种丰富,包括鲜鲍鱼、干鲍鱼、即食鲍鱼和鲍鱼礼盒等,满足供应商、用户各种需求。

四、关于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方面

按照中央编办构建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有关工作要求,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已停止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包括受理、评审、公示和公告。2022年11月17日,农业农村部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23号,决定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071号(2008年8月1日发布)中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执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地理标志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建立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2024年12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实施方案》,明确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负责该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实施方案》的印发,旨在建立统一认定、专门保护、高效协同的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实现统一受理、审查、认定、标识、监管,形成完善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律法规、配套政策标准和保护管理工作体系,加强与商标制度的衔接,推动地理标志保护水平显著提升。

领导署名:张金龙

人:朱志林

联系电话:0594-5898569

                      

                       莆田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