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44号建议的答复

莆文旅〔2025〕39号
来源:本网 时间:2025-04-17 10:01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林艳青代表

关于传承发扬宗亲文化的建议》(第104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依托市图书馆在传承和弘扬宗亲关系方面,开展多层面的创新实践活动,有效推动了宗亲关系从文献保护到活态传承,增强了社会各界尤其是莆田本地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一、体系构筑与宗亲文化普及

根据莆田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要求,通过实施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将服务延伸至村(社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建设“数字农家书屋”“掌中莆图”等数字化平台,扩大文化资源覆盖面。每年投入资金购买本土书籍,充实宗族关系相关文献,并在市图书馆一楼、二楼等显要位置设立电子文化墙,展示莆田历史名人、宗族习俗等内容。联合市社科联,依托湄洲妈祖祖庙、妈祖源流博物馆、靖恭妈祖文化园和莆阳书院等省市级社科普及基地,常态化举办“中华妈祖情,两岸一家亲”“两岸迎春文化交流”“妈祖绕境”“妈祖巡安”“莆阳讲堂”等主题活动,吸引台港澳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乡亲参与,深化两岸民间互动,加强宗亲纽带关系。

二、文化体验与非遗活化传承

开展文化体验活动,让市民亲身感受宗族氛围和内涵,增强对宗族关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市图书馆举办暑期传统文化普及班,开展青少年研学活动,探访湄洲妈祖祖庙莆田会馆,邀请民俗专家系统讲解莆仙建筑中的宗祠规制、楹联文化。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期间,创新推出“古韵衍瑞,经典赓续——走进宋朝的一天”主题活动,通过复原宋代妈祖髻造型、演绎陈俊卿“戊午庭对”历史场景、活字印刷实践等,让宗族情感在沉浸式体验中具象化。在2025年春节系列活动联古谯楼、市博物馆等分馆,开展“祥蛇闹春”民俗知识竞赛,将宗族关系元素融入灯谜设计。此外还举办馆藏古籍展,展出清代、民国时期的莆田地方族谱文献,直观呈现宗族世系、家族传统、乡土变迁,使公众得以亲身感受宗族的历史积淀与传承脉络。

三、学术研究与文献体系构建

以市图书馆典藏部、古籍部为地方族谱文献保存阵地,专门收藏与莆仙历史、风土人情、宗教等有关的地方资料借助数字化手段,开展莆田族谱古籍数字化工作,影印了《南湖郑氏族谱》《玉湖陈氏族谱》《前埭林氏大宗族谱》等珍贵古籍文献资源,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参与全市宗祠普查,累计收集族谱217册、祖训家规89篇,并建立数字化档案库积极开展“莆阳讲堂”系列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深度解读莆田科举文化、姓氏源流等主题,提高公众对宗族关系的认知和兴趣。依托市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充分挖掘与整合宗族相关文献资源,推动其系统性传承与弘扬,每年完成有关族谱编纂、查找和疑难问题的咨询件上百件,回应社会各界对宗族关系的溯源需求。市社科联通过管理和指导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六桂文史研究会、蔡襄学术研究会及公益人物研究会等社科学术团体,持续开展姓氏源流、祖地文化交流活动。

四、事活动与爱乡共鸣

通过活动赛事激发新生代参与宗族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2023年首届“阅向未来”青少年演讲比赛吸引1290件作品参赛,选手以妈祖信俗、莆仙戏等为切入点讲述宗亲关系,8人获省级奖项。2025年寒假研学活动中,设置“彩墨绘莆”环节,引导儿童用绘画再现宗祠建筑细节,并举办“趣味竞答”擂台赛检验文化认知。连续参加“正谊杯”古诗文大赛,2023年联合全省开展第六届“正谊杯”古诗文大赛,首次实现莆田选手入围省决赛突破,活动通过朱子文化专题展推动宗亲关系与理学思想对话。这种“学术支撑+体验创新+传播裂变”的模式,使地方宗亲的传承与发展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依托市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联合各姓氏研究会,发掘宗族关系的历史脉络,展现其价值体系与时代意义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促使宗族关系在公众认知中的深化与升华推动宗族纽带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领导署名:林志强

联 系 人:陈枚香

联系电话:13615984098

     

                   

 

 

                      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49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