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311号建议的答复

莆卫医政函〔2025〕101号
来源:无 时间:2025-04-30 18:03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郭明霞代表:

  《关于设立莆田市共建病理中心的建议》(第131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卫健部门持续强化病理学科建设与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聚焦服务能力提升、专业队伍建设等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全市病理学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一、主要工作及进展

  (一)加强医疗质量监管。为了强化医疗质量监管,我委不断充实完善质控中心建设,我市已建立市县级质控中心114个,其中市级53个、县区级61个。每个质控中心基本都由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人士担任副主任委员或者质控委员。我委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各质控中心工作的开展,同时对我市急诊、重症医学、康复等薄弱科室给予政策扶持,加强其建设和管理水平,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2024年,我市各质控中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场,开展各类医疗质量检查20余次。

  针对病理学科短板,我委发挥莆田市病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作用,多次组织专家对我市辖区内医疗机构病理科开展专项检查,重点针对人员配置、设备更新、系统互联、质控材料完善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共性短板,例如:病理系统未与HIS互联、设备老旧、人员不足等问题,已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并通过莆田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等三级医院实现技术帮扶,推动基层能力提升。

  (二)发挥病理学学会优势。近些年,我市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在市卫健委、市医学会的指导及支持下,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做好病理学学科建设,组织全市各成员单位的病理医技人员参加各类学术提升项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2024年,莆田市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各成员单位共完成外检病理数量达16万例,细胞学检查7万多例,免疫组化总制片9万片。莆田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仙游县总医院、仙游县妇幼保健院还共同完成由市级卫健部门组织的妇女“两癌筛查”中的宫颈脱落细胞学HPV阳性的病例4千余例,为推动市级为民办实事贡献一份力量。

  2024年,全市病理诊断医师约80人次参国家级及省级的线上病理学术会议,例如: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24年年会、福建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24年年会、福建省医师学会病理学分会年会暨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胸部学组会议等,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及规范化。全市共派送病理医师外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人,外出进修学习1人,为进一步规范病理诊断提供保证。

  二、资源整合与协作机制

  (一)医疗创双高建设不断深化。持续推动我市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建设。2024年5月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开展终期考核,18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考核合格并完成建设,同时还完成新一轮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专业技术专家库和医疗管理专家成员聘任工作。2024年9月6日,经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委员会审定,确认3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我市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推动病理学科高质量发展。其中,在省、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莆田市第一医院病理科严格按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进行全面系统的建设,顺利完成各项建设指标任务,在专科的发展、人才培养及科研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及突破。在市内首先开展FISH检测乳腺癌、胃癌HER2扩增情况,填补该项目在我市辖区内的空白,对临床该类肿瘤患者治疗提供帮助。常规病理检查从2022年3.6万例增至2024年4.3万例,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数量从2.5万增至3.9万片,分子病理检测从2022年的176例增长至2024年1800余例。开展亚专科建设,目前科室已成立病理诊断与病理技术的亚专科,病理诊断分为:乳腺、胸部肿瘤,头颈部肿瘤、消化系统、淋巴瘤妇科及泌尿生殖系统等亚专科;病理技术分为:常规病理技术、细胞病理技术、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病理技术、及分子病理技术。随着病理诊断水平提高,莆田市第一医院病理科疑难病理会诊量从2022年276例升至2024年401例,节省患者外出就诊的成本,同时为临床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深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近年来,莆田市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载体,围绕分级诊疗目标要求,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临床服务重心下移、激活基层床位资源。我市依托莆田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已初步建立“医联体”内病理会诊绿色通道,逐步实现疑难病例远程会诊、技术共享。同时,通过质控巡查和帮扶机制,推动基层医院病理科规范化建设。

  下一步,我委将以“共建病理中心”为契机,推动整合核心医疗资源,探索打造集诊断、培训、科研于一体的区域病理中心,推动设备共享与技术协同,降低基层医院外送成本;强化智慧医疗支撑,构建标准化病理数据库,提升诊疗精准性;深化医联体帮扶,并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推动产学研融合,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通过资源集约化、服务同质化与管理智能化,为我市市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病理诊疗服务。

  领导署名:林崴

  联 系 人:刘铭

  联系电话:0594-6796808

  莆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

  委员会;涵江区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