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44号建议的答复

莆卫医政函〔2025〕100号
来源:无 时间:2025-04-30 17:56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刘天锦代表:

  《关于完善院前急救体系提升功能建设的建议》(第124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卫健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聚焦急救网络布局、专业队伍建设、服务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深化部门联动,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大力完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一是高位推进。我委高度重视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院前急救网络建设作为构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要任务,确立了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参与为辅、部门协同配合、市县区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做到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指挥调度、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监督管理,推动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市财政对市急救中心运维经费给予定额补助,近年来

  先后投入898.71万元用于院前急救体系和医疗应急队伍建设,并连续三年将“完善应急救护体系建设”项目列入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1432.93万元专项资金保障AED等急救设备落地。二是科学规划。按照“政府主导、覆盖城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建设目标,认真规划布局院前急救体系,将其纳入全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实施卫生健康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落实,形成了以市急救中心为核心,县区医院为枢纽,边远中心卫生院为站点的三级医疗急救网络体系,全市共有急救网络医疗卫生机构21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9家、乡镇卫生院6家、急救站1个),全部明确划定了责任区域,实现市域急救全覆盖。2025年,市委市政府将“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列入2025年为民办实事活动项目,计划在调研基础上精准布局,新增基层急救站点3个,提升基层急救站点3个,进一步缩短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半径,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院前医疗急救的需求。三是优化运行。不断优化完善日常急救指挥调度模式,市急救中心作为我市医疗急救统一调度指挥平台,每年接警电话约13.14万次,每天约360次,有效受理数每年约4万次,每天约110次左右。严格遵循“就近、救急、就病人意愿、就专业特色”原则,调动各急救网络医院、站点共同参与,最大程度的利用好全市的急救医疗资源。全市21个急救网络站(点)的急救医师数213人(院前医生数113人)、急救护士数398人(院前护士数176人),医疗救护车69辆(含负压车37辆),均做到统一指挥、协调行动、集中资源、密切配合。2024年全市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6.94%,出车总次数37341次(不含仙游县),各类交通事故出诊8789次,伤员救治成功率99.25%,服务满意率持续优化。

  (二)全力提升院前急救服务水平。一是强化质量控制。进一步健全急救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我市成立了莆田市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在市急救中心,加强对全市院前急救工作的质量监控。通过急救病历评审、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开展质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整改,督促各医疗机构和急救站点不断完善服务标准和规范,提升急救能力和质量。同时市卫健委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莆田市重症救治技能竞赛,全市120名医疗急救尖兵同台竞技,各县区、各医院层层选拔、以赛代练,带动全市急救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院前急救培训演练,2024年市县区共举办急救业务培训及提高班72期,培训专业人员3883人次,市卫健委邀请交警专业人员对全市31名急救网络医院救护车司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指挥调度人员进开展道路交通知识培训。市级医疗急救队伍先后参与“莆安·使命—2024”地震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拉动演练、莆田市海上搜救与危化品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全市防汛防台风综合应急演练等。此外,我市还结合实际出台针对性政策,要求临床医师晋升主治医师前须到各急救网络医院急诊科(急救站)开展急诊轮岗3个月,各医院急诊科医师晋升主治医师前须到市急救中心连续工作6个月,既有效提高全市临床医师的急救技能水平,又可缓解现阶段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岗位专业人才紧缺问题。三是推动社会参与。我市多部门联合出台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指导性文件10余份,通过主题活动、节目互动、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线上、线下持续广泛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宣传普及,并在全市开展“救在身边、机关先行”、“健康莆田‘救’有我在”、“生命教育、救在身边”、“救在身边、校园守护”等多形式的应急救护培训。其中市红十字会牵头开展“救在身边”六进活动,2022年以来已累计培训14万人次,取证救护员达4.18万人,并持续开展公众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工作,2021年以来已在全市公共场所配置AED457台,培训应急救护员33062人,AED投放密度达16.5台/10万人,超过全国15台/10万人的平均水平,初步构建起“专业+社会”急救网络。

  (三)着力推动院前急救信息赋能。一是全面推行救护车车载定位系统。在对全市救护车配备安装GPS定位、车载视频等信息化设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5G在智慧医疗健康领域的作用,将GPS定位系统、语音调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模块整合至“公共卫生一张图”平台,通过平台对急救车辆实现实时监控和急救资源的统一调度,科学、合理调派救护车奔赴现场。在抢救患者的路上,可以调用急救车内的远程会诊系统,与救治医院建立连接,实时共享病患信息,提前准备抢救方案,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二是开发应用急诊呼救定位系统。针对呼救者呼叫后地址不清的问题,市卫健委与移动公司共同开发“120”呼救定位系统,在120急救电话接通后3-5秒,呼救者手机定位信息随即显示在调度地图上,调度员可以一边了解情况,一边立即调派急救车辆,让救护车更快速、更精准赶赴现场,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进一步畅通院前医疗急救的“生命通道”。三是建设听障人士呼救功能系统。在市急救中心微信公众号中新增“听障人士呼救”功能。听障人士只需在手机上通过“莆田市急救中心”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选择“听障人士呼救”进入系统,即可与120急救中心建立联系,求救者的地理位置和联系方式会同步到120急救中心平台上,调度员可实时与听障人士进行文字交流,并迅速安排救护车出诊,精准施救。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大组织保障力度。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督促推动各级政府压实主体责任,不断完善落实支持院前急救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急救站点规划建设、财政保障、人员配置等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急救站点按照规划标准建设、运行、维护和保障,特别是山区、海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补偿机制。

  (二)进一步优化急救资源配置。在全面调研、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空间布局网络。结合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任务,加大对“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专项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指导力度,全力推进、从严验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每个规划点位的落实,确保按照规划标准高质量完成涉及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建设,重点推进2025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建设”项目。

  (三)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招聘和引进机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院前医疗急救队伍。建立符合院前急救工作特点的财政保障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在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办法,按考核结果进行分配,体现按业绩取酬、优绩优酬。健全院前院内联动的急救人才培养制度,完善临床医学院校教育和院前急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完善院前院内联动的院前急救服务模式,做实相关专业临床主治医师在晋升副高职称前到院前急救机构定期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院前急救人员配套激励保障政策。同时依托市急救中心,建立市级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培训基地,全面开展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加强调度员、驾驶员、担架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急救能力,符合相关的职业要求,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

  (四)进一步推进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对“120”指挥调度系统进行完善升级,实现指挥调度系统版本更新、电子地图升级,实现手机呼救精准定位,减少误差范围。将仙游县、枫亭开发区纳入市级平台,推动与公安、应急等部门数据互通,实现数据整合与协同联动。更换车载 5G 设备,建设 5G 指挥调度室,协调运营商减免通信费用,进一步节约运维成本。完成二级等保建设等信息安全加固与配套完善,升级院前电子病历系统及服务器,延长分级调度系统(MPDS)授权,着力保障数据安全。

  (五)进一步加强社会急救宣教。加强社会面的应急救护物资器材保障、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等。规范社会急救能力培训体系,统一全市社会急救培训管理体系和标准,发挥市红十字会、市急救中心作用,不断扩大社会急救培训范围,提升社会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覆盖率和培训质量。建立健全常态化宣传工作机制,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创新宣传培训方式,针对学生群体,开展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急救技能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针对社区居民,开展急救知识讲座、现场演练等活动,提高居民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宣传培训阵地,扩大宣传培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急救氛围。

  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我委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进工作,不断提升我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领导署名:林崴

  联 系 人:刘铭

  联系电话:0594-6796808

  莆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

  委员会;城厢区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