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雄新代表:
《关于加强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特殊病种的关爱的建议》(第108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卫健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根据部门职责,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分工协作,扎实推进工作,认真履行职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一、建立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我委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列入健康莆田行动17项专项行动之一,从个人和家庭层面、社会层面、政府层面提出具体行动举措,全面推进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为切实加强我市的精神卫生工作,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我市将市慈康医院设置为我市精神卫生中心并加挂“莆田市精神卫生中心”牌子,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设
置,有效推进了全市精神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工作,健全完善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以市慈康医院为市精神医学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发挥医院精神科医师队伍和心理卫生专业优势,建立完善平战结合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提升心理疏导志愿服务水平,促进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心理健康。同时,依托莆田市精神医学专科联盟,下派专家加强基层单位帮扶,以现场义诊服务方式,普及处理心理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升基层心理诊疗水平。
二、强化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危机干预水平,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我委组建了一支由10名心理卫生专家组成市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负责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各县区(管委会)也均组建了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并组织开展培训。2024年,全市累计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培训12场次,累计培训专业人员308人次。同时,加强市精神卫生中心(市慈康医院)等精防机构和湄职院等医校合作,湄职院和市慈康医院双方建立转诊治疗“绿色通道”,共同推进校园心理健康建设。
三、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开展心理援助热线、临床心理及睡眠门诊建设
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我委依托莆田市慈康医院技术力量,开通了莆田市心理援助热线,并将热线向社会及时公布,心理援助热线为广大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咨询范围包括精神疾病问题、情绪问题、工作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各县(区)也均设置至少1条县(区)级心理援助热线。截至目前,全市所有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治疗门诊,开通市级心理援助热线1条,县(区)级13条共计14条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工作人员40余名,其中心理咨询师/治疗师15人,精神科医师27人。热线开通至今,接听小组共为722多名心理疾病群众(其中儿童青少年130名)提供服务,及时解决各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2025年,在前期心理援助热线建设的基础上,我委依托市精神卫生中心(市慈康医院)设置市级“12356”专线,并已开展接听工作。同时,我委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临床心理门诊及睡眠门诊建设。目前我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共有11家开设临床心理门诊,6家开设睡眠门诊。
四、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
我市对经卫健、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认定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人群纳入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医疗救助对象统一分为五类,为医疗救助对象构建多元化救助模式。一是享受资助参保。第一类至第三类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的费用,由政府给予资助。二是享受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救助。医疗救助对象在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住院和门诊特殊病种治疗的政策范围内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在年度救助限额内,分类别给予50%-90%不等的救助报销。三是享受大病保险倾斜救助。对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对象和致贫返贫人口实施大病保险倾斜支付,其大病保险起付标准比普通参保人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五、构建三重医疗保障制度
我市为特殊人群构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不断提升特殊人群就医待遇水平。一是提升基本医保待遇保障水平。提高居民医保市外、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保报销比例5%。市外医院报销比例达45%,市内住院报销比例三级医院达65%,二级医院80%,一级医院85%,乡镇卫生院90%。二是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我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当年度内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费用,扣除住院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超过大病保险起付线的政策范围内费用纳入大病保险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提高至80%。三是加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对医疗救助对象实行分类分档资助参保、50%-90%不等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救助报销、大病保险倾斜救助等政策,为困难群众提供兜底保障。2025年医疗救助对象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救助年度限额提高至38867元。
六、加强社会面宣传普及
采取线上与线下、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广泛开展“大范围、多渠道、常态化”的社会面宣传引导工作。结合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积极组织专家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等系列活动,做到教育引导常态化、大众化,共同营造全社会关爱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市卫健部门将会同财政、民政、医保等部门共同推动救治体系建设、医疗保障、人才队伍、政策支持等方面制度完善,共同呼吁全社会加强对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特殊病种的关爱,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患者营造一个理解、尊重、包容的社会环境。
领导署名:林崴
联 系 人:刘铭
联系电话:0594-6796808
莆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
委员会;仙游县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