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类别:A类
郑建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慎重调整调动交流名校长建议》(第1262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莆田市教育发展的关心,对我市中小学名校长队伍发展的关注。市教育局对您的建议十分重视。接到您的建议,我们认真分析研究,积极推进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的同时,也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交流,但是也确实存在部分校长调任影响原学校的发展。为此,我市教育部门认真分析原因,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交流工作。该建议将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交流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意见。
一、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校长有序交流。我省制定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和《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闽教师〔2017〕85号)等文件,组织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按照 “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城乡互动、稳步推进”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组织区域内校长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中心小学和完小(教学点)、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教育部门交流工作管理,制订交流实施意见,对辖区校际交流工作做好指导和监督,确保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平稳推进、落到实处。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交流工作已逐步形成制度化、规模化的一项常规工作,已作为一种长效的工作机制。近五年,我市学校校长交流599人,占我市符合交流条件校长的11.4%。
二、激发队伍活力,强化名校长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培训。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优秀校级干部参加时效性强、质量高的培训,切实提升校长队伍素质。选派校长参加提高培训、跟岗培训、思想研讨会等,全面学习教育科学研究与特色学校建设,提高校长履职能力。二是推进校长队伍梯队建设。加大青年后备干部培养力度,遴选培养国家、省级、市级名校长160多名,努力打造一支教育理念新、管理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校长队伍。
三、严格审批程序,科学调配管理名校长。教育部门始终将名校长的科学配置作为重点工作,严格审批程序,充分听取学校师生、家长及属地意见,杜绝“一刀切”或随意调动。调动前开展综合评估,包括校长履职成效、学校发展阶段、个人意愿及新岗位匹配度等,确保调动后既能发挥校长优势,又能保障原校工作的连续性。对确需调整的校长,要求提前制定交接方案,通过“以老带新”“过渡期指导”等方式,确保管理团队、教学秩序及发展规划的稳定衔接。
下一步,市教育部门将建立15个左右市级名校长工作室,加强后备校长培养,扩大名校长工作室覆盖面,以培养中青年教师校长为重点,以构建专业发展平台为依托,积极探索名校长培养和辐射带动的长效机制,营造名校长、中青年校长团队合作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高尚教育情怀、共同教育理想追求、深厚理论素养、较强研究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中小学校长队伍,为推动莆田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您的建议为优化校长管理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教育部门将持续听取各方意见,在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与稳定性,努力实现“优质”与“均衡”的双重目标。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领导署名:任飞鹏
联 系 人:薛朝伟
联系电话:0594-2684682
莆田市教育局
2025年4月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