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山区枇杷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1341号)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枇杷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十亿元,是我市传统的“四大名果”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业产业。我们将认真吸纳建议,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枇杷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优化品种结构。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优化结构,延长供应期。动态调整枇杷种植结构,协调好早中晚熟种比例(建议3:2:5),并重发展白肉、黄肉系枇杷(建议3.5:6.5)。早熟种可以选择白肉系枇杷(慎重选择含有‘早钟6号’基因的白肉系枇杷),中晚熟考虑种植黄肉系枇杷或皮厚易剥的白肉系枇杷,做到黄肉白肉枇杷并重发展,早中晚熟种的比例协调。
二、着力建设示范果园。分级分期分批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四大名果”标准示范果园。先在基础比较好的果园实行山、水、园、林、路综合规划改造,改良品种,配套灌溉设施、水肥一体化,机械喷药等工程,做好水土保持、生态果园改造,创建综合有效的标准化示范园,在单产、品质等方面树立起产业的标杆。推广果树矮化栽培,果园管理机械化。推进枇杷产业与电商、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大力推进枇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着力培育知名品牌。引导水果生产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和品牌的培育、申报、认证、注册等工作,扶持水果企业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良好规范认证,引导和鼓励莆田枇杷地理标志产区申请应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例如,“常太枇杷”2023年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书峰牌”枇杷先后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绿色食品”、“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荣誉称号。在枇杷主产区举办文化节,挖掘和丰富品牌内涵,培育品牌文化,通过新媒体推送提升品牌宣传,整体宣传莆田枇杷品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省内外各类产销对接活动,加大枇杷“走出去”的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开拓省外市场,拓宽销售版图。目前,全市拥有枇杷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常太镇),一村一品专业村14个,产业联合体1家(宏耕),市级龙头企业3家(城厢宏耕、涵江岭下、涵江翔锦)。
四、着力提升科技水平。加大莆田枇杷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产业的成果应用,积极与科研、院校协作,引进新品种。开展轻简栽培模式研究、深加工新产品研发,积极引进果园机械以及水果采后处理机械设备。推广“五新”技术,加大果农技术培训、果业标准的制定与宣贯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重点加强枇杷采后处理加工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果农联户兴建小型冷风库,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设水果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处理,建立冷链运输配送体系,延长市场供销质量和供应期。发展深加工,开发新产品,研究新工艺,提升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例如,常太镇洋边村通过省级一村一品项目资金新建121立方米冷库,以及书峰通过市级产业强镇资金新建500立方米的公益性冷鲜库,在各村五分钟车程内设立智慧物流快递自助揽收点,连接每一个枇杷基地,大大降低“最初一公里”的运输成本,解决果农寄递贵、寄递损伤严重等问题。
五、着力加强农事服务。我局已成立果茶菌农事服务工作小组,将持续为枇杷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技术、智力等支持支撑。同时,拓展农事服务内容,结合四大名果产业发展需求,将农业“五新”推广等与农事气象服务深度整合,发布各类农业预测预警简报,纳入“全市一张图”,及时向果农推送,特别是针对续强降雨、台风等灾害天气,组织农事服务小分队主动下沉一线,深入四大名果重点产区,指导农户落实好防灾减灾措施。此外,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付书记关于“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部署要求,立足职能职责,及时召开应季水果生产销售等农事服务复盘会(如,2024年5月23日召开枇杷生产销售农事服务复盘会,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教授、党政机关代表、企业代表、科研人员、局属相关科站负责人等参会),聚焦品种选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栽培技术改进等方面深入研讨,分析存在问题,推进四大名果增收增效、高质量发展。
领导署名:陈建伟
联 系 人:黄琼
联系电话:0594-2398472 15260906226
莆田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