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322号建议(议案)的答复

莆文旅〔2025〕27号
来源:本网 时间:2025-03-28 17:58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林腾代表:

《关于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建议(议案)》(第1322号)由我单位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关于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重视将现代农业与文旅相结合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新途径,大力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培育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典型。如:白沙镇香积国香草庄园主营有机蔬菜、香草植物的种植及观光农业,是福建省首家以香草为主题的复合式休闲农庄,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省级乡村旅游四星级经营接待单位;大洋乡笛韵森林人家利用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建成集餐饮、住宿、会务、旅游、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山庄;后海垦区利用福建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和“水乡渔村”的资源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渔村旅游景观涵江区坪盘村依托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建立“集体+农户+公司”的旅游发展经营模式,获得省级乡村旅游三星级接待单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荔城区后黄村和莆田康辉旅行社打造联合体共同开发后黄村乡村旅游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同时,我市深入挖掘乡村文旅资源,指导支持旅游村非遗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让乡村文化焕发生机,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已成功培育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10个、福建省金牌旅游村17个、市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12个、金牌旅游村28个,有力地推动我市乡村旅游朝着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精致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和其他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农耕体验、农产品采摘、田园观光、民俗文化等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有效增强我市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二、关于培育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重视加强乡村旅游顶层设计,把乡村旅游纳入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以推进,大力促进“农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支持荔城区北高镇依托都市农业开展乡村休闲旅游,推进山前村九十六港田园综合区建设,着力打造以“四季花海”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以及集体休闲游、亲子教育、劳动教育为一体的“网红”打卡点。引进一鑫生态农业项目以一鑫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为中心深入开发汀峰村绿都蔬菜合作社、江边村美丽乡村生态园等产业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北高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仿太阳夜间催花补光新技术,不仅可实现全年挂果采摘,增加经济效益,还成为独特的夜间“灯光秀”,提升游客参与体验感。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商品“后备箱”工程着力将乡村农产品、手工艺品转化为旅游商品,丰富旅游商品名录。鼓励在全国重点乡村旅游村、金牌旅游村等建设特色旅游商品店,展销枇杷膏、枇杷罐头、兴化粉、莆田桂圆干、鲍鱼干、荔枝干等;在涵江区萩芦镇成立萩芦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发布区域公共品牌“五彩萩芦”,龙眼、枇杷、樟洋大米、梅洋茗茶、南坛蜂蜜等农特产品借助举办萩芦龙眼文化节、云端枇杷文化节、茶文化节等活动,推出“枇杷四宝”“梅洋清茗”“五彩福粽”等农特产品,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和旅游深度融合

下一步,坚持以特色为引领、以龙头为先导、以产业链为纽带、以人文精神提升为境界,支持将现代农业项目、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发展项目与乡村旅游等项目融合,对形成旅游条件的项目,鼓励申报市级观光工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职工疗休养基地等,促进农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

、关于提升环保意识,打造乡村旅游生态体系的建议

我市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合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支持将现代农业项目、生态农业发展项目与乡村旅游等项目融合。对形成旅游条件的项目,鼓励申报市级观光工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职工疗休养基地等。着力构建以文化旅游为主要标志的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支持仙游县游洋镇天马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充分挖掘临近高速出口的交通便捷优势、天马古厝等众多传统村落和郑樵后裔唯一集居村的文化优势、石门峡谷和天马山优美风景的山水资源优势,推动“石门峡谷+天马山+传统村落+田园风光”串点成线,围绕“登游洋天马山,打卡石门峡谷,夜游天马古厝”设置一日游路线,打“道口新邑,山水天马”品牌,助推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城厢区马院村依托闽中革命游击队旧址,建设闽中革命游击队纪念馆,深入打造红色旅游基地。配套爱情海(玫瑰园)、忘忧谷、千亩竹海、马院新村等,形成乡村游的休闲圈。华亭镇埔柳村引导本土漫雕艺术家回村修建漫雕馆,展示其漫雕作品,开办漫雕艺术培训班,激活“漫雕+文创”产业。涵江区通过注重当地乡土文化的传承,打造注重差异化发展的示范点,持续激发乡村景观建设的发展活力。结合“莆阳开春”、“水上巴士”,提升优化白塘湖—洋尾村周边环境,挖掘了村史馆展、特色小吃、民俗表演等特色活动及白塘湖夜间经济、潮玩集市、亲子皮划艇活动、风车展、亲子乐园、露营新式茶饮、巨型北极光秀、轻奢音乐趴、非遗文化(美食)、落日大电影、水幕电影、画舫船观光、码头卡座等集音乐、美食、非遗产品、体育运动于一体的文旅活动。通过特别体验、视觉体验、故事体验等项目,不断强化游客与村民的互动交流,努力营造或质朴、或热情、或野趣、或幽静的特色乡村文化,实现产品、服务、形象的差异化发展,形成历史文化与生态绿心并重的文旅新样板,做大洋尾村环白塘湖旅游圈。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各种行之有效的机制,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特色,不断完善提升乡村特色文旅产业与乡村景观建设, 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精品。一是合理利用。从生态功能入手,把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的使用,以生态适宜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对能源、材料进行合理再利用。二是拓展思路。在乡村景观的开发中,依据当地文化传统特色,打造个性乡土景观,开发体验式乡村旅游。将乡村的原生态生活展现给游客,既保存当的文化生活习俗,还可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发挥主体。在今后的乡村旅游产业营造中,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鼓励村集体利用资源优势和社会企业合作,成立农村集体经济控股公司,对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入股,探索多样化发展途径,推行资源发包、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大量集体资产“活起来”,激发乡村文旅产业活力

关于加强人才保障,构建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人才体系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素质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各类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高素质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开展莆田市第十二届文化系列中初级职务评审工作,共有8人获得文化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5人获得文化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举办莆田市全域旅游导游(讲解员)专题培训班和莆田市金牌导游(讲解员)大赛,进一步加强导游(讲解员)队伍建设,全方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培训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全市乡村旅游、导游人员、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业务等文旅职业技能培训班,提升文旅人才职业技能水平。配合省文旅厅开展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选拔工作,积极向中央和省文旅厅推荐文旅系统优秀人才。实施莆仙戏高质量发展行动,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莆仙戏特色人才。

下一步,注重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及时选送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乡村旅游管理人、乡村旅游讲解员等各类实用人才参加省、国家组织的乡村旅游业务培训班,帮助乡村旅游村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服务能力,努力提升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将村民从城市的漂泊中引流回乡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和管理服务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关于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扶持的建议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统一部署,及时布置开展“美好乡村等你来”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实施“看见”乡村好风光、“游购”乡村新消费、“培育”乡村内生力、“展示”乡村新成果等活动。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莆田监管分局、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召开“金融赋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服务地理标志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配合中国银行莆田分行传达金融支持乡村旅游相关政策并多次布置收集文旅融资项目,拓展乡村旅游项目金融信贷渠道。与省旅游频道等主流媒体合作,制作播出乡村旅游专题宣传片,重点对后黄村、坪盘村、济川村等“金牌旅游村”进行系列宣传推介,利用莆田文旅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整合全市优质乡村文旅资源,策划推出了多条微度假、毕业季、亲子游、红色游、美食游等丰富多样的旅游线路,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延伸产业链条。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指导乡村旅游村因地制宜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突出资源优势、挖掘内涵,妥善处理好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与自然生态及文物保护的关系,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与当地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确保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区域联动的方式将旅游与现代农业、文创产业、健康养老、文物保护及教育、体育、科技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关联带动效应与辐射溢出效应,推动乡村旅游四季全时发展。

 

领导署名:庄金清

联 系 人:陈美弟

  联系电话:2602250  

    

   

 

 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321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