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助对象:原则上为全省拥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民。对已作为畜牧水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规模成片转为设施农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不再给予补贴,对抛荒一年以上的,取消次年补贴资格。
二、补助内容: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种粮大户奖励和再生稻催芽肥补贴。
三、补助标准:补贴标准由各县(区、管委会)根据补贴资金总量和确定的补贴依据综合测算确定。
四、申报程序:
按照“村级登记、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测算、及时发放、系统录入”的流程,规范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由村(居)委会逐户登记发放清册、核实每户应补面积和“一卡通”、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并公示、汇总上报。不纳入补贴的耕地面积,在逐户登记核实时要进行核减。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流程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