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测情况
2025年1-3月,我市平均养殖水温17.27℃。全市11个病害测报点,监测养殖面积170.84公顷,其中海水池塘63.33公顷,海水筏式91.87公顷,海水高位池与水工厂化12.34公顷,海水滩涂3.30公顷。监测品种3个,为南美白对虾、鲍鱼、牡蛎。
本月我市2个测报点发生病害,占全市监测点18.18%,为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详见下表:
|
种类 |
病名 |
养殖方式 |
监测面积(公顷) |
发病面积(公顷) |
发病面积 比例(%) |
监测区域月初存塘总量(尾) |
发病区域月初存塘量(尾) |
死亡数量(尾) |
发病区域 死亡率(%) |
||
|
平均 |
最高 |
平均 |
最高 |
||||||||
|
南美白对虾 |
不明病因疾病 |
海水高位池 |
75.00 |
0.53 |
0.71 |
8.33 |
16720000.00 |
6011000.00 |
60000.00 |
1.00 |
90.91 |
注:平均发病面积≈发病面积/监测面积*100.
二、病情分析
1-3月份气温、水温较低,变化大,水产养殖动物应激增强。养殖水质、底质仍不稳定,残饵和排泄物容易引起水质恶化,特别是早晚温差大,易导致疾病发生,投放新苗后日常管理中要密切注意养殖水体理化因子变化情况。
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应激死亡及新苗自然死亡。
鲍鱼:无病害发生。
牡蛎:无病害发生。
三、病情预测
(一)随着5月份的到来,气温和水温的上升导致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同时养殖水体中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开始活跃,昼夜温差大,水质状况易变,极易引发疾病。此外,4-6月份也是赤潮易发季节,应关注赤潮信息,提早做好相应防范措施。
需重点防控以下几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
1.对虾:易发虾虹彩病毒病、肠炎病、弧菌病等,重点关注对虾高密度养殖区域。
2.鲍:重点预防赤潮生物引起的缺氧等,重点关注赤潮高发区域。
四、防控措施
1.赤潮期间:不投饵料;对于方便移动的小范围养殖网箱,可将网箱加盖进行下沉,并至少与海底保持2米距离;将养殖网箱搬移到无赤潮海区或临时移到岸上养殖;有条件的养殖场在赤潮高发期,可配备增氧设备,在低、平潮时及时增氧。
2.缺氧防范措施:应减少或停止投饵;清理网箱上的附着物;可增加增氧设施或使用增氧剂;疏散网箱分布密度,减少箱内养殖密度。
3.选择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用于养殖,不可使用检测到阳性的苗种。苗种放养前做好清塘、水体和养殖用具消毒等工作。同时还要注意防范水质指标异常引起的中毒等问题,重点关注对虾高密度高位池和土塘养殖区域。
4.加强养殖水体状况监测,每天检测溶解氧、氨氮、亚硝氮、pH等水质指标,减少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5.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准备,预防温度变化导致养殖虾类暴发疾病,通过投喂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等提高虾类抗应激能力,通过增加养殖池水深、提高溶解氧浓度、调控水质等措施避免水质出现剧烈变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