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市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将按照省质监局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根据监督职能变化,以消费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围绕“一个机制、两个提升、三个持续、四个推进”的工作主线,全力抓好工业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工作。主要工作要点如下:
一、“一个机制”
建立产品质量多元共治机制。从完善企业自治、完善政府规制、完善社会共治等方面入手,将过去过于依赖政府监管的工作模式,改变逐步为建立各方主体共同关心质量、维护质量、发展质量的新模式,为建设质量强市奠定坚实基础。三月底前,推动仙游县和荔城区政府出台古典家具、安全网等区域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区域重点产品的整治工作。强化产品质量义务监督员作用,完善产品质量社会监督机制。
二、“二个提升”
(一)全面提升监督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基层局监督人员的配备,明确一名以上专兼职人员,确保监管人员到位。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定期开展监督、检验、审查人员的培训,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和文件政策的宣贯、解读。有计划地组织基层监督、检验、审查人员参加省局组织的各类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提高履职能力。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监督队伍的思想教育、履职教育、作风教育,增强工作热情,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全面提升技术机构能力水平。一是帮助市质检所筹建玻璃、化学品等省级质检中心,增强质检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二是规范检验行为。加强对承检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落实17类产品抽样关键节点全程摄像的规定,杜绝发生超能力、超范围和不按规范检验的违规行为;健全对承检机构检验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促进检验行为的规范,确保承检工作质量。三是参与省级监督抽查研判工作。积极派出研判专家,参与研判工作,着力查找差距,学习、借鉴兄弟院所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提升质检机构的水平。四是组织检验机构参加各层次的产品质量检验能力比对试验,提升检验水平。五是加强审查中心工许业务的培训。以职能变化为契机,协助审查中心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的学习和培训,积极参与工业产品的生产许可。
三、“三个持续”
(一)持续开展区域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全面疏理以往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续联合县(区)政府和相关职部门,依托基层县(分)局、办事处,整合监督、稽查、检验、审查四方力量,通过宣传引导、行政许可、执法打假、监督抽检、日常巡查等手段,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制鞋、安全网、古典家具等区域重点产品专项整治活动,尽力消除区域质量安全隐患。
(二)持续开展风险监控。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消费品为重点,以产品质量中影响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因素为内容,建立起以风险信息采集为基础、风险监测为手段、风险评估为支撑、风险控制为目标的工作体系,持续查找辖区内工业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监管联动,通过开展市级专项抽查、执法打假、风险通报等手段,逐家进行整治,及时处置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继续加强舆情采集,拓宽渠道,对行业“潜规则”以及倾向性、苗头性等信息,及时通过专家研判提出建议;协同上级部门开展国家级和省级风险监测工作,针对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报请上级部门增加监测频次,切实做到有效预防消费品安全风险。
(三)持续开展工业产品分类监管。将企业分类监管作为转变监管思路、理清政企职责、提高监管效能的主要工作措施和抓手,建立和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企业巡查制度、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自查自纠制度、约谈回访制度等相关制度,持续开展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分类监管,实现动态监管,并在此基础上,将实施范围扩展到食品相关产品企业和监管职责范围内的3C认证产品、重要消费品及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全面落实对不同类别企业、不同风险产品的差别化监管措施,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四、“四个推进”
(一)全力推进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总局制定的消费品重点监督目录,并结合我市实际,加大对重点消费品及其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企业质量保障能力的调查,摸清重点消费品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切实增强消费品质量监管实效。
(二)积极推进食品相关产品监管。根据职能变化,着力抓好几项工作:一是抓好食品相关产品监管的交接工作,全面摸清辖区内食品相关产品的底数和状况。二是严管获证企业。更新企业档案,通过等级评价、巡查、年审、监督抽查及后处理、回访检查等措施,不断提高证后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全力排查无证企业。依托基层局和稽查队伍,排查辖区内无证企业和超范围产品,依法打击无证生产行为,规范食品相关产品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提升产品质量的意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按照总局工作部署,对儿童用品、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电线电缆、装饰装修材料、节水产品、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车用汽柴油、食品包装材料等10类产品,在全系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二是发挥检验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针对我市的工业产品分布特点和检验机构的能力、资质,提请上级相关部门,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监督抽查工作任务,更好地发挥检验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三是开展市级专项抽查。争取省局的资金支持,发挥市级专项抽查在保障地区产品质量安全和执法稽查中的抓手作用。四是强化“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监管。根据省局抽查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辖区内抽检产品的监督管理,引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推进全市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稳步提升;开展对合格率较低问题及生产企业的专项整治,向地方政府发出《问题整改建议书》,建议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依照职责联合开展整治工作,有效解决问题。五是充分运用抽查结果。以百姓关注的家具产品、珠宝产品、汽柴油等消费品为切入点,综合现有国家中心和省中心的检验数据,结合省局消费类产品质量查询平台,探索建立莆田市特色消费品产品质量查询平台,有效发挥监督抽查服务政府、服务产业、服务消费者的作用。
(四)扎实推进许可监管。一是严格市场准入。“优化再造”生产许可管理流程,推动市审查中心转变审查方向,积极参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现场实地核查,尽快实现从食品审查向工业品审查的转变;健全观察员责任追究制度,发挥观察员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生产许可证的取证实地核查工作,严格准入条件,确保取证质量。二是严肃审查纪律。继续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专项检查整治工作,严明工作纪律,坚决执行“九个严禁”和“六项严格”,努力维护行政许可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证后监管。完善建档、巡查、回访、等级评价、年审等证后监管措施,加强对获证企业的日常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实行获证企业飞行检查制度,组织专业人员按20%比例对获证企业生产条件是否继续符合发证条件、产品质量状况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开展飞行检查。加大无证查处力度,严格按照总局《关于规范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退出、终止和延续有关工作的通知》,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退出、终止和延续等工作,实现“严进严出”,维护生产许可权威。四是主动靠前服务。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对重点企业和新落户企业,主动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生产许可证、产业政策、工业产品生产项目质量准入评价等相关靠前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