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莆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来源:本网 时间:2014-08-28 22:18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今年以来,在省质监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及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莆田市质监局紧扣“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主题,扎实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完成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突出“三大安全”,深化平安莆田建设、着力保障民生 

  1、创新监管模式,全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健全完善“一个区分、三个闭环”特种设备安全长效监管工作机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许可联审、隐患联治、应急联动的“三联”特安监管新模式。在许可联审方面。将特种设备安全条件作为质监部门各项行政许可及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政府质量奖等的必审内容,存在特安隐患企业必须完成整改后方可上报。同时推动市旅游局将电梯安全管理作为星级酒店年审内容,推动市住建局将电梯安全管理作为物业公司年审内容。在隐患联治方面。着力构建特安隐患多元共治工作格局。向市、县(区)政府(管委会)专门报送特安工作分析报告,并向分管领导专题汇报特安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特安工作的更多理解和支持。年初,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特安工作,并要求各县(区)政府(管委会)都要召开特安联席会议,部署研究特安工作。在城厢区全面开展特安历史遗留隐患问题消除工作,大力推进质监系统内部协作机制,质监部门与城厢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外部协作机制及质监部门与企业安全结对共建机制建设,妥善解决南门集团16部电梯长期未检、带病运行“老大难”问题。在涵江区液化气充装行业全面开展行业自律工作,推动涵江区3家液化气充装企业签订自律协议、互相进行监督,并计划以涵江区为圆心,向全市辐射、推广。在涵江质监办事处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特安工作多层次交流互动平台建设,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行政机关与特种设备重点使用单位、行政机关与基层特安协管员等3个工作QQ群,通过特安QQ群,全面了解、掌握基层特安状况,及时向企业宣贯特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提醒企业按时进行特种设备年检,加强对基层特安协管员的业务培训、业务指导。在秀屿区全面开展乡镇分管领导统一领导下、特安协管员与安监协管员互动协作工作机制建设及村级特安协管员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延伸特安监管触角。联合住建部门全面开展住宅小区电梯专项整治工作,专门组织召开全市电梯维保单位、重点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负责人会议,全市 35家电梯维保单位、32个重点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同时积极推动市政府将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列入全市物业管理规范性文件及全市平安社区创建考核内容,进一步形成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监管齐抓共管合力。联合中国移动莆田分公司,全面启动气瓶信息手机查询系统建设,力争通过市场化手段,杜绝报废液化气“螺丝瓶”在市场上的流通。在应急联动方面。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特安应急联动体系。在加强与110、消防部门联动的同时,选择管理较好、技术力量较强的大型企业作为特安应急重点支撑联动单位,与杭奥工程公司建立电梯安全联动关系,与嘉能锅炉设备公司、佳通轮胎公司建立锅炉安全联动关系,与旷远公司、中海福建天然气公司建立燃气安全联动关系,与英博雪津公司建立液氨安全联动关系,确保一旦发生相关特种设备安全事件或事故,能够充分利用大型企业力量就近应急,提高应急效果。上半年,全市系统共全面监督检查230家单位在用各类特种设备802台只,下达特安监察指令书 16份,排查消除特安隐患 114处,取缔土制特种设备20台,强制报废液化气“螺丝瓶”11374只,督促、指导全市11个液化气充装站完成94722只气瓶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全市特种设备实现安全运行无事故。 

  2、创新监管机制,全力保障区域重点产品安全。扎实开展“质检利剑”系列执法行动,突出抓好旅游鞋、安全网、木雕古典家具等区域重点敏感产品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区域重点敏感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多元共治机制建设。直属一分局推动荔城区政府制定出台了《荔城区安全网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联合荔城区相关职能部门在七步村、西洙村分别召开2014年度荔城区鞋类产品、安全网产品专项整治会议;市局整合市、区两级质监执法力量,联合工商、经贸、公安等职能部门,采取纵向联动和横向联动的方式,集中开展整治,查办安全网案件9起。仙游县局代仙游县政府起草了《仙游县古典家具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在省局的支持下,省木雕古典家具产品质检中心(仙游)首次承担了30个批次的古典家具产品省级测试工作。上半年,全市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86人次,监督检查鞋类、安全网、木雕古典家具等三类企业163家次,立案查处45起,全市安全网无证生产行为、鞋类产品制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古典家具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同时主动深入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调研产业现状,摸清行业“潜规则”,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逐一排查质量安全风险点。上半年,共检查、走访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34家,排查风险点26个,约谈企业有关人员15人次。 

  3、强化监管措施,全力保障生产加工食品安全。在生产环节食品监管职能划转过渡期间,全市系统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省食药局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打两非治源头”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切实加大对米粉、腐竹、果蔬罐头、速冻肉制品、食用油等全市区域性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的巡查频次,切实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力度不减”,有力保障了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430日莆田市局、莆田市局直属各分局生产环节食品监管职能正式移交莆田市食药局,619日仙游县局生产环节食品监管职能正式移交仙游县食药局,全市系统顺利完成生产环节食品监管职能划转移交工作。 

  二、实施“四大工程”,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助推转型升级 

  1、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一是扎实做好开展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前期准备。提请市政府启动第二届莆田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方便、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牵头对莆田市政府质量奖评选程序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由县(区)质监部门初步筛选,经所在县(区)政府(管委会)同意,市局综合权衡后,拟向市质评委推荐亿发纸业等10家企业作为第二届莆田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候选企业,为下一阶段全面开展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奠定坚定基础。二是扎实做好开展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前期准备。向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专题汇报政府质量考核工作有关事项,牵头组织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福建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进行学习研究,邀请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及县(区)政府(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省局举办的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有关政策解读视频讲座,确保全市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准确把握质量工作考核的有关政策和要求。三是全面启动质量强企示范企业、质量强园示范园区、质量强镇示范镇创建活动。积极争取荔城区、涵江区政府及市经贸委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在10家拟参加第二届莆田市政府质量奖评选企业中全面开展质量强企示范企业建设工作及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延伸和拓展工作,在涵江区白塘镇开展质量强镇示范镇建设工作,在荔城区黄石工业园区开展质量强园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2、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工程。一是认真组织开展福建省名牌产品申报工作。以函告形式及时通知福建省名牌产品有效期到期的全市108家企业重新申报2014年福建省名牌产品,同时对全市成长型企业、小巨人企业中品牌潜力较为明显的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重点支持全市成长型企业、小巨人企业争创福建省名牌产品。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加强对仙游县创建全国红木家具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工作的业务指导,联合仙游县政府加快推进全国红木家具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上半年,仙游县成立了全国红木家具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向国家质检总局正式上报了《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规划报告表》,制定下发了《仙游县全国红木家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筹建方案》、《仙游县筹建全国红木家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工作量清单》,将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至仙游县各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政府,三福、贡品轩、群仙红木等13家企业被仙游县政府确定为仙游县红木家具产业“质量标杆企业”,全国红木家具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3、大力实施标准基础工程。一是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上半年,闽台标准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指导、帮助华昌珠宝开展《珠玉玉石 名称》、《贵金属首饰质量的规定》两项闽台互认标准制订工作,指导、帮助华峰工贸开展鞋类闽台标准交流、合作工作。利用全国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时机,组织、推荐全市古典家具生产企业、检验检测机构6名专家申报新一届全国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积极推动仙游县木雕古典家具行业申报筹建省木雕古典工艺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华峰工贸申报筹建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新型鞋面材料技术工作组。全市新增立项国家标准3项、省地方标准5项,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的6项行业标准、2项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上半年,对全市已通过考核验收的7个国家级、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后续建设情况进行了“回头看”,发现、纠正各类问题35个;全市新增第八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2项。莆田荔枝于20145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会同海洋与渔业部门,正式启动莆田花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三是加强服务标准化工作。全力配合市行政服务中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指导、帮助县(区)政府(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全面开展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上半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及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秀屿区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顺利通过省效能办验收,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4、大力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密切科所配合协作,强化计量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莆田市民生计量检测服务中心作用,扎实开展计量惠民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大民生计量监督力度。联合卫生部门加大对医用计量器具监督检查力度,通过专项监督,全市二甲以上医疗机构的强检计量器具台件总数上升至3397件,增长32.44%,首次检定合格率94.54 %,调修后合格率达97.58%。联合市住建局、市电业局、市水务集团加大对民用三表监督检查力度,对全市30余家供电、供水、供气企业及4家民用三表检定机构进行了调查摸底,累计对全市2000余台电表进行了计量监督抽检,检定合格率为100%;联合交警加大对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督检查力度,对全市9家机动车安检机构实行分类管理,督促机动车安检机构建立完善了技术、设备、人员、管理等档案,组织机动车安检机构人员参加省局举办的机动车检验人员上岗证到期换证考试,有效促进提升全市机动车安检机构管理水平。二是加大民生计量服务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所全部医用计量器具实行免费检定,减免检定费用近40万元。积极协助交通、税务部门开展出租车安装税控打印机工作,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加班加点为出租车运营公司免费调试铅封计价器1175台件,减轻企业负担14余万元;联合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对湄洲岛餐饮店、集贸市场在用计价秤及湄洲岛红十字医院的医疗卫生强检计量器具进行了免费检定,截至目前,已免费检定各类计量器具40余台件,有效规范景区经营服务计量行为。 

  三、推进“五个质监”建设,夯实基本基础,增强履职能力 

  1、积极推进“服务质监”建设。以创建人民满意单位为目标,紧扣“有用、有效”服务宗旨,积极开展质监特色服务。上半年,市局在认真总结去年服务差别化纤维重点项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系统内部资源,改进服务方式、方法,建立了行政监管与技术检测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全面实行超前服务、跟踪服务、预约服务、现场服务等点对点、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形式,围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最急需解决的质量、计量、标准、生产许可、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问题进行针对性帮扶,累计帮助鞍钢冷轧有限公司、赛得利(福建)纤维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难题200余个。同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集中市局机关各科室行政审批职能,按照市政府要求,成立市局行政审批科并计划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新办公大楼;在仙游县试点开展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审批权限下放工作,从615日起,仙游县局正式承担辖区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审批工作,计划仙游县局试点成功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方便 

  2、积极推进“科技质监”建设。延续去年及早谋划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出路、及早布局的优势,紧扣市委、市政府产业规划、产业项目,大力推动全市系统检测技术能力的转型升级,切实增强事业单位发展后劲。上半年,市质检所突出抓好省贵重金属和珠宝玉石产品质检中心上塘实验室建设、国家浆纸产品质检中心纸制及塑料包装材料检测能力建设及省石油产品质检中心国Ⅳ汽油和国Ⅲ柴油检测能力、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检测能力、安全网产品检测能力提升工作,主动对接服务秀屿区金银首饰特色产业、莆田临港石化产业、鞍钢冷轧重点项目及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网产品监管工作需要;在食品检测业务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市质检所通过技术能力转型升级建设,上半年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市标研所积极推进全市中小企业标准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累计完成全市500余家企业标准信息录入,依托平台网站发布标准信息2200余条。市计量所积极着手筹建医疗卫生、环保节能领域计量标准10余个;市计量所86个检定项目、69个校准项目、4个商品量检测项目顺利通过省局组织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授权复查换证考核,48个校准项目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的现场评审认可;市计量所在建的莆田市中小企业计量校准服务中心被省经贸委正式纳入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市计量所与市经贸委正式签订了服务平台建设责任书。 

  3、积极推进“法治质监”建设。一是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特安法》正式实施后,为进一步规避特安执法办案风险,按照市政府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零幅度的要求,在征求市政府法制办、省局特安处意见的基础上,在全省质监系统率先制定《特安法》行政处罚零幅度自由裁量标准。目前该自由裁量标准已上报市政府法制办审核。二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强制行为。根据市政府要求,在全省质监系统率先执行市政府法制办制定的行政强制法律文书,推进市局行政强制案件的规范化、标准化办理。三是主动对接地方政府行政执法网上平台。参加市检察院、市政府法制办联合举办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应用培训,加强与市效能办、市监察局的沟通联系,全面完成市局行政执法工作与市政府行政执法网上办案平台无缝衔接前期准备。四是扎实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在去年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严格对照福建省质监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标准,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查漏补缺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系统依法行政水平,确保市局今年通过省局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考核验收。上半年,全市系统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1起,其中大案要案2起,查获各类假冒伪劣产品货值近200万元;通过严格依法行政,全市系统执法工作规范有序,没有出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4、积极推进“廉洁质监”建设。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狠抓全市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积极探索建立“全面清权查险、全程跟踪监督、全力化解风险、重点选题防控”的“三全一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模式,突出三个重点(食品、特种设备和区域重点产品三个关键领域,基建、财务和人事三个敏感问题及执法办案案前、案中和案后三个重要环节)狠抓廉政风险防控。上半年,市局对廉政风险点进行了再排查,共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118条,制定防控措施128条;同时切实加大正风肃纪力度,按照《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对2名违反公务车辆使用管理规定的市局下属单位驾驶员分别给予效能告诫、通报批评处分。通过严肃工作纪律,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 

  5、积极推进“和谐质监”建设。一是创新群教活动载体,提升群教活动效果。201312月底,莆田市局、莆田市地税局等两家单位被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创建2014-2015年度人民满意单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莆田市局以创建人民满意单位为载体,将群教活动与创建人民满意单位活动紧密结合,推动群教活动与创建人民满意单位活动两促进、两提高。在群教活动开展过程中,莆田市局注重突出人民满意主题,坚持开门搞活动,严格落实规定动作、精心谋划自选动作,努力实现 “一单位一重点”、“一单位一特色”。如仙游县局将“服务最后一公里”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依托省木雕古典家具产品质检中心全面开展服务企业工作,争取省特检院莆田分院在仙游县设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试点;市标研所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展“提升微服务,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把服务窗口整合成质监系统教育实践活动的开放式窗口,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也赢得了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充分肯定,市标研所服务窗口被市行政服务中心评为“五好窗口”;直属一分局西天尾质监工作站针对西洙村安全网老大难问题,把教育实践活动重心下移,开展“走群众路线,解决群众问题”主题活动,把质监系统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最基层,用最基层的质监单位(质监工作站)解决最基层的监管与服务问题。截至目前,市局党组已顺利完成“调查研究、扎实准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各项工作任务,“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市局党组采取走出去听、请进来提、沉下去找的方式,通过回头看、低头看、抬头看的形式,聚焦“四风”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共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14场,面对面征求意见300余人次,发放征求意见表500余份,累计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211条。经归纳、梳理,市局党组共存在四风方面问题 41个,其中6个问题目前已整改到位,其余 35个问题市局党组将逐个制定整改措施在下一阶段认真落实整改。同时市局党组民主生活会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待省局群教办、市委群教办批准后在近期召开。二是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莆田市局在认真落实机关党建日常工作的同时,注重创新党建工作的形式,切实增强党建工作活力。上半年,莆田市局联合市委文明办组织开展“道德讲堂进企业”系列活动,通过推动道德讲堂与质量讲堂相融合,促进企业加强主体责任意识的培养。411日,首场“道德讲堂进企业”活动在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市政府张丽冰副市长,市、县(区)两级文明办领导,市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诚信促进会领导及全市200家重点企业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了首场“道德讲堂进企业”活动。市委文明办对质监部门“道德讲堂进企业”活动予以高度评价,计划将质监部门“道德讲堂进企业”活动作为全市“道德讲堂”示范品牌进行重点扶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