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市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全省质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以建设质量强市为目标,以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为主线,更加扎实有效地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为加快建设“人兴业茂、清风明月”的宜居港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深化质量振兴活动。一是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报请市政府同意启动第二届莆田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在全市争创质量强企示范企业10家,质量强园示范园区1个、质量强镇示范镇1个,依托国家浆纸产品质检中心创建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联合市委文明办共同开展道德讲堂进企业系列活动,推动道德讲堂与质量讲堂相融合,使之成为企业的良心讲堂,有效促进企业加强主体责任意识的自主培养;结合党建共建进企业活动,试点进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延伸和拓展,指导、帮助全市有条件的企业在车间、班组中推广质量官制度,推动企业将质量官岗位设立为党员先锋模范岗,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二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工程。结合莆田市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将全市成长型企业、小巨人企业中品牌潜力较为明显的企业纳入名牌产品培育三年滚动计划予以重点扶持;围绕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工作布局,以提升仙游县木雕古典家具特色产业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联合仙游县政府加快推进全国红木家具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年内全国红木家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三是大力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在全市标准化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全面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标准活动,推动企业通过标准化手段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持续推进莆台产业标准对接工作,指导、帮助华昌珠宝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闽台产业互认标准制订工作;全力配合市行政服务中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指导、帮助县(区)政府(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全面开展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四是大力实施计量惠民工程。继续依托莆田市民生计量检测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大民生计量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对医用计量器具、加油机、衡器、电子计价秤、出租车计价器、“民用三表”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强检计量器具强检监管工作。
2、深化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加强区域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加快推进区域重点敏感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多元共治机制建设,移植行之有效的莆田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经验,促成建立安全网、木雕古典家具区域重点敏感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地方政府主导、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大对旅游鞋、安全网、木雕古典家具等区域重点敏感产品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努力确保全市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二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健全完善“一个区分、三个闭环”特种设备安全长效监管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联审、联治、联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新模式,联合安监部门在秀屿区试点开展特安协管员、安监协管员队伍融合工作,借助各级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和社会力量,有效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联合莆田市移动公司,加快推进气瓶信息手机查询系统建设,通过市场化手段,有效杜绝报废液化气“螺丝瓶”在市场上的流通。三是加强生产加工食品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主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机构改革和职能划转过渡期间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强整规打假工作。以旅游鞋、安全网产品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击生产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严查假冒厂名厂址、伪造质量认证标志、无证生产等质量违法行为。推进技术执法和专业执法,全面加强一线队伍执法装备建设,提升执法现场“快速检测”、“快速取证”能力;建立完善执法打假协作联动机制,有效落实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四个联动”和“七项制度”,切实加强与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提高执法打假工作效能;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制定《莆田市质监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全面实行行政处罚裁量零幅度,规避行政执法风险。
3、深化质监服务内涵。紧扣“有用、有效”的服务宗旨,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认真总结服务差别化纤维重点项目及与新美食品有限公司质企合作的工作经验,优化整合系统内部资源,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改变过去零星的、单一的、浅层次的面上服务方式,建立行政监管与技术检测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全面实行超前服务、跟踪服务、预约服务、现场服务等点对点、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形式,进一步提升质监服务效果,树立质监部门良好社会形象。
4、深化业务基础建设。一是紧抓基层单位建设。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巡查制度、帮扶制度,重点解决县(分)局、各质监办事处在基础设施、技术手段、执法装备、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基层单位硬件设施和工作能力与履职要求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紧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延续去年及早谋划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出路、及早布局的优势,切实推动全市质监系统技术检测能力的转型升级,更好地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服务。在提升现有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技术能力的同时,围绕仙游县木雕古典家具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在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产品质检中心基础上着手申报国家级木雕古典家具产品质检中心;围绕全市玻璃工业发展需要,依托莆田市质检所积极筹建福建省玻璃产品质检中心;围绕莆田市鞋业产业发展需要,积极筹建莆田市鞋类检测设备校准中心;联合市经贸委共同建设莆田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更好地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质量技术综合服务。
5、深化和谐质监建设。扎实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单位、平安单位、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持续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进一步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形式和载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突出三个重点(食品、特种设备和区域重点产品三个关键领域,基建、财务和人事三个敏感问题及执法办案案前、案中和案后三个重要环节)狠抓廉政风险防控,实现六个结合(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条例,结合强化食品、特种设备、区域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结合政风行风工作和机关效能建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领导干部“四下基层”活动,结合联合审批与办事公开,结合完善质监执法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质监队伍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