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市政府印发了《莆田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莆政综〔2022〕7号,以下简称《规划》),现对《规划》背景依据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十三五”以来,全市残疾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率达100%;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4119人,职业技能培训4104人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次提高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年均8.92多万人次享受两项补贴, 1.85多万人次残疾人享受一户多残的家庭生活补助。特别是我市在全省唯一实现了所有持证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政府财政支付,两项参保率都达到100%,为全省第一。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分别达到99.95%和99.96%。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6.02%,残疾学生就学资助实现全覆盖。城乡无障碍环境明显改善,莆田市被授予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残疾人自强不息、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挑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时期是莆田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实施“双轮”驱动的关键五年,根据《福建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共莆田市委关于制定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结合我市残疾事业发展实际,制定《规划》。
二、目标任务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残疾预防与康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等5个方面任务,设定13项主要指标,谋划安排56个重点项目。将推动实现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速与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残疾人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比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高3-5个百分点,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以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均达到100%,“一户多残”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补助覆盖率≥99%,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9%,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90%,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00户。到2025年底,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形成,多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更加完善,均等化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无障碍的社会环境持续优化,社会助残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内市委、市政府对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谋划布局和施政方向,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主要分三大部分,设置10个专栏。
第一部分为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总结评估“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完成情况,确立了“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二部分为主要任务,部署五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优待政策、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率和待遇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加强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残疾人的保护、加强伤残退役军人和伤残民警抚恤优待、逐步完善在莆残障台胞的福利保障等;二是残疾人就业创业,主要包括完善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就业服务、保障残疾人劳动权益等;三是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主要包括加强残疾人健康服务、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扩大康复服务供给、鼓励支持康复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加强残疾预防工作等;四是残疾人教育,主要包括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提高残疾人教育质量、增强残疾人教育保障能力等;五是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提升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残疾人体育全面发展、创新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权益维护机制、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和服务产业、打造智能助残服务品牌、营造全社会助残和残疾人自强的文明社会氛围等。
第三部分为保障措施,明确了支持条件和实施机制。从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领导体制,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增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能力,发挥残疾人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等7个方面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确保《规划》落地实施。
四、主要亮点
(一)在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打造具有莆田特色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①继续实施“一户多残”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补助制度,“一户多残”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补助覆盖率≥99%。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面继续拓展到三级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③提高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比省里指标高4%、3%,均达到≥99%。④继续实施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和残疾人考取C5驾驶照补贴政策。⑤继续对所有持证残疾人实施医疗救助,减轻残疾人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有效防止残疾人因病返贫。
(二)在残疾人就业创业方面。①增加:“探索社区‘党建+’助残服务模式,发展残疾人互助式服务,延伸就业渠道”。②增加:“鼓励以‘师带徒、传帮带’方式培养年轻残疾人就业技能。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鼓励残疾人自立自强,争创一流意识”。③加大对辅助性就业机构的支持,增加“实施以奖代补扶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发展”,促进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④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增加“继续实施对安置肢体重度和精神、智力残疾人就业奖励政策”和“发挥莆田鞋服、工艺美术、珠宝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势,拓宽特色的就业渠道,引导适合残疾人发展订单式、计件式居家就业模式”。⑤残疾人就业补贴奖励重点项目:增加“残疾人培训补贴:残疾人参加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给予每人80%的培训费补贴,最高补贴不超过3000元。”和“安置肢体重度和精神、智力残疾人就业奖励:对每安排1名肢体重度或精神、智力残疾人就业,按每人3000元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奖励。”
(三)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弘扬“妈祖大爱”精神,动员社会力量扶残助残。①增加:“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和服务产业。鼓励残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单位、社会各界实施助残慈善项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快培育助残社会组织和企业,吸引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残疾人服务”。②增加:“打造智能助残服务品牌。持续加强与东南网莆田站的战略协作,落实《莆田市打造‘莆善情’智能助残服务品牌实施方案》,完善‘莆善情’智能助残服务中心和莆田市未成年人“爱特”服务中心,通过集力、集智、集善,建立起需求和服务精准高效对接机制”。③增加:“继续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叠加政策”。④增加:“继续落实原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和低保户残疾人子女教育助学政策”。⑤增加“加大残疾人体育后备人才发现、选拔、培养力度,制定残疾人参加各类体育赛事奖励政策,鼓励残疾人体育人才脱赢而出”。
(四)在支持条件方面。①我市第三代残疾人证(智能化)率先在身份识别基础上加载了城市一卡通、微笑自行车、图书借阅等社会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等功能。因此增加:“要进一步推进第三代残疾人证(智能化)功能宣传及应用”。②乡镇(街道)残联及村(居)残协机构健全,乡村两级残疾人联络员全覆盖,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保障。增加:“加大‘党建+’助残服务力度,加强基层残疾人联络员管理,逐步提高联络员待遇,增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福建省莆田市残疾人联合会
2022年3月2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