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莆田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政策解读

来源:市府办 时间:2022-01-21 17:03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持续推进生态市建设和谱写生态莆田、美丽莆田建设新篇章的五年。为此编制了《莆田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对政策出台背景和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根据《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莆政办〔2020〕34号)要求,科学谋划和编制好《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是部署做好全市未来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举措,对完成“十四五”时期生态莆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莆田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聚焦强产业、兴城市、惠民生、优生态、保稳定、重党建,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开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新局面。根据《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福建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结合莆田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了《规划》。 

  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质量上升水平力争全省领先。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生态莆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绿色充分体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让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细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臭氧浓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水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优质水比例继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 

  ——生态环境更有安全保障。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承载力,确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续增长,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 

  ——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更强。常年畅享清新空气、鸟语花香,抬头仰望多是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环顾四周是更多怡人的绿、田园风光、清水绿岸、滩净湾美、鱼鸥翔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得到不断满足,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过得舒心。 

  三、范围期限 

  规划期为2021-2025年,范围为各县(区、管委会) 

  四、主要内容 

  《规划》是“十四五”时期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主要阐述了规划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重点工程等。全文共13章,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现状与形势。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工作成效及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等称号。 

  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阐述“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治理、协同管控,以人为本、共治共享,改革创新、示范先行等基本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六个方面26项指标,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约束性指标,共17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减排等;第二类是预期性指标,共9项,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绿地覆盖率、美丽海湾数量、绿盈乡村比例等。 

  第三部分是主要任务。《规划》以“协同减污降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前提围绕了“五个美丽”确定了“十四五”时期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策划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三大类58项重点工程。减污降碳方面,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结合污染物减排及总量控制目标,做好协同减污降碳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美丽城市方面,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加大城市内河治理力度,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统筹城乡大气污染治理,加强资源废物循环利用,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改善城市形象,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展现城市新魅力,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美丽乡村方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递次推进绿盈乡村建设,打造村庄整洁优美、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加强重要区域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美丽河湖方面,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构建数字化流域监管监控体系,探索推进河湖水生态健康评估,建成“美丽河湖”样本。美丽海湾方面,抓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海洋环境风险防控,健全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建立“湾(滩)长制”,推进平海湾、兴化湾和南日群岛海域湾区美丽海湾建设;开展湄洲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打造全国海岛生态文明样本。美丽园区方面,合理规划园区空间发展布局,制定实施“一园一策”综合整治,建立大气环境质量立体监测体系,强化园区环境管理,建设环保智慧园区。风险防控方面,加强危化品、工业园区、新化学物质、医疗废物、环境风险管控,完善环境健康和环境应急管理体系,防范重金属污染风险,夯实土壤环境安全,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监管能力建设方面,深化环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法治化水平,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方面,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统筹强化目标评价考核,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生态环境法规政策,健全生态环境法规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司法联动,健全价格收费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从强化思想引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分工协作、加强资金保障、加强评估考核提出措施要求。重在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强化规划目标指标、重点任务进展情况的监测评估,合力推进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五、规划亮点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建设生态莆田,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环境治理向更加精准、科学、依法转变,向更加系统、集成、综合转变,向更加注重源头、绿色、低碳转变。一是推动“数字木兰溪”样本建设。科学推动流域水质改善,充分利用市级政务共享汇聚平台,形成水环境数字化管理“一张网”,打通污染源到纳污水体间的数据与信息流通。运用科技手段创新环境监管方式,精细到县区交界、乡镇交界断面,并定性、定量分析所在区域生活源、工业源、农业面源、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二是推动“湄洲岛生态岛建设”建设,打造全国海岛生态文明样本,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资源开发。开展全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推进自然生态修复、环境污染防治、河湖水系整治。实施全岛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打造全国农村水系综合治理的海岛样板。 

  六、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人:何伟文 

  联系电话:15860048947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