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市政府研究同意,近日,我市印发《莆田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对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是福建省创建交通强国先行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阶段,是促进莆田交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支撑莆田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规划》主要是根据《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编制,是莆田“十四五”时期强化交通强国战略支撑引领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进交通运输供给质量的指导性文件。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力明显增强、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打造东南沿海服务“海丝”注1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2113”交通圈。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
铁路营业里程达181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147公里,疏港铁路34公里。公路网通车总里程超6622公里,其中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492公里,比例超85%。以东吴港区为核心的港口体系初步成型,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2个,综合通过能力力争突破10000万吨。
(二)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实现新进步
客运出行体验显著提升,旅客联程运输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更具吸引力,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分担率明显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多式联运加快发展,货运物流系统经济高效。
(三)邮政快递进一步换挡升级
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的寄递服务体系,到2025年底全面实现“县县有中心、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服务网络更加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得到加强。
(四)服务乡村能力达到新提升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覆盖广泛,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99.6%;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优良中等路率达82%,“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农村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交通对乡村振兴的服务保障和先行引领作用更加明显。
(五)智慧交通应用迈出新步伐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智慧交通系统平台建设持续完善,现代化智能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和装备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六)绿色交通成效获得新进展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绿色交通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广先进适用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备,公交车新能源车辆比例100%;运输装备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三、范围期限
规划地域范围:莆田市行政辖区范围为4个市辖区、一个县、两个管委会: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湄洲岛、北岸管委会;辖区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
规划年限:2021-2025年。
四、主要内容
(一)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
1. 加快构建“两轴两廊”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增强区域辐射能力。到2025年,初步形成“两轴两廊”注3综合运输大通道。“两轴”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支撑“海丝”核心区建设,拓展闽台交流合作跨省综合运输大通道;“两廊”拓展港口省内腹地、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
2. 构筑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提升衔接水平。加快建设或扩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形成“一核心、两支点、多片区”注4的综合客运枢纽布局体系,实现市际市内交通网有机衔接,初步建成“海丝”重要交通枢纽节点。
3. 扩大轨道交通覆盖范围,提升港后铁路货运能力。加快推进福厦铁路客运专线莆田段建设、谋划福州到龙岩高铁前期工作、城际铁路F2线福州市新建福清至长乐机场段、F8线和F9线等项目,打造1小时通勤圈;加快推动莆田东站至兴泉铁路建设,推进湄洲湾铁路支线开行客运改造工程建设工作,提升港后铁路货运能力。
4. 全方位推进公路网高质量发展,提升路网服务功能。按照“快速过境、便捷进城”的目标,重点围绕高速公路出入口、国省干线与城市快速路的联接,高铁站、重点港区等交通枢纽与城市快速路的联接,持续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增设一批高速公路互通口及连接线,推进普通干线城镇过境段与城市快速路融合衔接,推动“高快一体化”项目建设,提高交通疏散能力;进一步扩大普通国省道对乡镇、产业基地、旅游景区、枢纽节点的连通和覆盖;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强农村公路与高速路网、普通国省干线的衔接工作,加快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
5. 推进现代化港区集约高效、互补发展。打造“一带一路”注5互联互通枢纽,加快港区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建设,提升航道等级规模和通航能力。
6. 打造特色机场、发挥旅游优势。有序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配套完善机场设施。发挥湄洲岛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具有通航旅游、应急救援、短途运输等多功能的通用机场。
(二)提升现代运输服务水平
1. 加快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推进莆田公交智慧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无人驾驶及车路协同试验。完善电子通行证管理系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以新一代5G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城市大脑”。
2. 打造优质可靠的客运服务体系。建设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开启智慧公交试点,积极引导发展旅游专线、社区公交、高峰通勤线路等多样化特色公共交通服务。完善农村客运网络体系,加快公路客运场站建设。
3. 构建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新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全面推进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铁、公铁等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推进邮政快递服务普惠化,构建便捷配送服务体系。
(三)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
1. 积极推进港口转型升级。推动港口资源整合、协同布局、集约建设、智慧管理和绿色发展,提升港口智慧化管理水平,推进5G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港口中的应用。
2. 全面落实以产兴港。打造港区和临港产业区深度联动发展模式,优化北岸经济开发区、仙游经济开发区、湄洲湾国投经济开发区、莆田高新区四大临港开发区产业布局。
(四)谱写绿色交通新篇章
1. 加快绿色交通廊道建设。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监控,完善交通运输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和后评价,健全运输环节生态保护要求,促进交通运输生态友好程度持续提升。
2. 推广清洁能源,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积极主动做好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优先发展技术先进、高效低能、低碳环保的新能源车,鼓励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船舶。
(五)健全安全应急新体系
1. 建立统一高效的安全治理体系。构建现代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规范行业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工作。
2. 健全协同顺畅的应急保障体系。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建立行业、区域安全生产风险研判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重点充实基层一线监管和执法人员。
(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1. 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改革。实施“大部门制”注6改革,深化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学法和法治培训机制,普及科技执法手段的应用,加强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注7。
2. 持续优化交通营商环境。完善权责清单,健全政府服务能效评价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减少申报材料。
3. 健全诚信交通市场体系。创新事前环节信用监管,加强事中环节信用监管,完善事后环节信用监管,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
(七)强化新时代保障措施
1. 强化组织实施。加强党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协同推进规划实施,加强规划实施中动态监测分析。
2. 加强政策协同。加强与上位政策和规划衔接,积极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部署,强化政策创新,探索用地用海保障、土地收益补偿、税费优惠等支持政策。
3. 加强要素保障。强化项目建设用地等要素保障,建立健全多元资金投入保障制度。加强土地、海域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
4. 加快前期工作。切实做好“十三五”与“十四五”两个五年规划的衔接。加强协调、超前谋划,尽早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规划内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5. 加强评估监督。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监督检查,完善中期评估制度,建立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价机制。分析规划实施效果,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
五、关键词诠释
“海丝”:海上丝绸之路。
“2113”交通圈:莆田2小时通达福建省各地市,市区1小时通达所辖县区,县区1小时通达所辖乡镇,陆域乡镇30分钟上高速互通。
“两轴两廊”:一轴为沿海轴,两轴为莆炎轴;一廊为莆田至龙岩走廊,两廊为莆田西部山区走廊。
“一核心、两支点、多片区”:核心指莆田高铁站,支点指仙游动车站、涵江动车站.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大部门制”:将政府部门中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四基四化”:指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基层执法工作信息化。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杨燕君 0594-2685176
七、福建省“十四五”规划相关政策规定
(一)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我省根据国办发〔2019〕33号制定了《福建省交通运输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划分公路、水路、铁路、民航、邮政、综合交通以及履职能力建设等七个方面的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十四五”期交通运输部补助政策有较大变化,高速公路补助标准总体上降低20-30%,国道补助标准提高30-50%,普通省道、农村公路实行切块管理,体现地方事权。
(二)全省“十四五”规划展望。着力打造福建“211”交通圈(各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厦漳泉、福莆宁两大都市圈1小时通勤,设区市至所辖县、各县至所辖乡镇1小时基本覆盖)。五年初步计划全省新增高速公路500公里,85%以上陆域乡镇30分钟上高速,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0%。
(三)普通国省道的新一轮规划思路。福建省新一轮国省道布局总体思路为“沿海提级、山区扩面”“县际互连、覆盖乡镇”“衔接高效、安全绿色”。实现在沿海形成多条以一级为主体的高等级国省干线公路通道,实现市县间、相邻县间至少有1条国省干线便捷连接,普通干线公路有效连接重要枢纽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