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省发改委发布我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经验

来源:湄洲日报 时间:2024-07-23 07:37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从市发改委获悉,在全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省发改委发布沿海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典型经验做法,我市“主动担当 拓局赋新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被列入其中,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为新征程上“海上福建”建设注入强劲“蓝色动能”。

  据介绍,我市因港而立、依海而兴,拥有独特的港口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和临港产业优势。全市海域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近三倍,海岸线总长443公里,可开发港口岸线近100公里。拥有全省首个40万吨散货泊位、首个LNG泊位、4个20万吨级煤炭泊位等,具备通航靠泊世界最大矿石船、主流煤炭船、LNG船的条件,铁路支线直达港区,港口陆向辐射江西、湖南等地区,海向辐射整个东南沿海、台湾等地区,基本建成大宗散货运输系统。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鲍鱼质量安全示范区。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强化“一系列”顶层设计。高层级组建13个产业专项领导小组,实行产业链链长制,吸纳各方力量参与。根据我市港口功能特点,找准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定位,系统开展海洋经济相关研究,编制形成《涵江区滨海新城战略规划、产业规划以及概念规划》《莆田市港产城联动发展规划(2022—2035)》《莆田市现代物流体系发展中长期规划》《打造莆田亿吨大港建设国内一流港口行动方案》,助推港口崛起,为打造通江达海战略港城奠定坚实基础。

  我市运用“一张图”统筹调度,在“全市一张图”平台的基础上,推动海洋经济产业链全量上“云”,通过图形化、指数化直观展示各产业链推进情况,实时更新、全量汇聚、动态分析相关数据。通过“一张图”平台对产业链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集中探讨分析、研究提出推进措施,实现调度数字化、实时化。

  优化“一揽子”服务措施,深入一线调研,详细了解港口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等,并与园区、企业深入交流,现场办公协调明确问题的解决方案、责任单位和解决时限,并形成督办单跟踪落实。同时,针对金鹰产业园、海水提钾、罗屿选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成立服务临港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加快项目落地建设。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罗屿40万吨码头等泊位,我市策划推进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中央政府煤炭储备基地等“双基地”建设。罗屿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初步列入国家布局,东南沿海区域罗屿港唯一入选。2023年,全市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7000万吨,同比增长35%,集装箱吞吐量比增38%,两项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顺利投产的中锦公司PA6扩建项目,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锦纶聚合工厂。已投产的全省百个“重中之重”项目永荣科技CPL二期项目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单个工厂生产己内酰胺生产基地。此外,全球首个万吨级海水提钾项目在莆顺利落地并开工建设,有效弥补我市海水利用产业链空白。南日岛一期等海上风电项目竣工投产,已投产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248.24万千瓦,占比居全省前列。

  现代渔业方面,拥有“南日鲍”“莆田紫菜”“南日海带”等9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引进全球首个漂浮式风电与网箱养殖融合项目,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南日岛海洋牧场,水产品出口市场拓展至东南亚、越南、日本、加拿大等1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全国首例村集体海洋碳汇交易。(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杨书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