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福建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是中共闽中地方组织的发源地和主要活动地,是经国家认定的南方八省十五块游击区之一,也是福建红土地上的一座丰碑。革命老区是莆田的基本市情和特殊名片之一。
一、莆田老区的突出地位
1.莆田是福建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1925年底,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从上海大夏大学毕业,中共中央决定派他回福建筹建党的组织。1926年2月,陈国柱在莆田建立了闽中地区第一个党组织——莆田党团混合支部,同年6月发展为中共莆田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领导。1926年12月5日《中央局报告(十、十一月份)》中有关党的组织状况指出:“福建有组织的三县,福州地委和莆田支部是属中央管,厦门是属粤区管。”可见,莆田是福建最早建立党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并直属党中央领导。
2.莆田是福建最早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地区之一。1928年3月,中共莆田县委在白沙澳柄村建立了莆田第一支工农游击队,至1929年11月,莆田境内有山区的广业工农自卫队、平原的江口游击队和莆田沿海游击队。1930年8月,莆田各支游击队在澳柄宫合并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第207团。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在仙游麦斜岩成立。此后,闽中游击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至1949年2月,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在莆田大洋成立,7月,闽中支队所辖的游击武装力量经整编,有正规编制6000人枪,编外武装力量2万人。闽中支队机关组织健全、武装建制完善,在当时全省还是少有的。
3.莆田是南方八省十五块游击区之一。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南方八省进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闽中地区的莆田、福清两个中心县委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武装力量,开辟游击根据地,独立自主地坚持三年游击战争。1935年5月,莆田、福清两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闽中特委,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王于洁被选为中共闽中特委书记。中共闽中特委的成立,加强了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使莆田、福清两支红军游击队互相配合,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活动,先后开辟了莆(田)仙(游)边、福(清)永(泰)边、莆(田)永(泰)边游击根据地,造就了一批党的领导骨干,保留了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队伍,党的领导区域从莆田、福清一直扩大到仙游、惠安、永泰、闽侯、长乐等县,成功创建了闽中游击区,使之成为南方八省十五块游击区之一而载入史册。
4.莆田是中共福建省委领导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1938年4月,闽中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支持皖南前线抗日战争,项英同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汇报中指出:“闽中红军游击队是新四军的组成部分。”1940年底至1945年6月,闽中党组织派遣抗日武装潜入驻扎在闽中近海乌丘岛、黄瓜岛等岛屿上的伪“和平救国军”内,秘密建立闽中海上游击队,开辟隐蔽据点,支援陆上斗争,伺机打击日伪顽,为抗日战争作出特殊的贡献。1943年夏,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在莆田平原、山区、沿海的部分据点和闽中海上游击队驻地视察后,决定将省委活动重心南移闽中。同年9月上旬,曾镜冰在仙游上湖底中共闽中特委机关召集闽中、闽江两特委领导人会议,部署省委机关南迁闽中事宜,至10月初,省委机关人员陆续转移来到闽中,从此,莆田乃至整个闽中成为福建省委领导抗日反顽斗争指挥中心,在福建人民抗日游击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5.莆田为闽中地区解放做出重要贡献。1949年2月,经中共闽浙赣省委批准,中共闽中地委在莆田大洋成立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从此,大洋成为闽中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中心。闽中党组织及其领导的闽中支队在深入发动群众,主动打击国民党地方政权,积极筹粮支前,开展策反工作,为闽中地区的解放作了大量工作,前后共破仓分粮3万多担,摧毁乡(镇)公所、警察所、捐税处88个,缴获长短枪2721支,毙伤俘敌万余人,筹集支前粮食30多万担,策动闽中各县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投诚32起5200多人,配合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解放了永泰、闽清、福清、长乐等县,同时,闽中支队下辖各县游击队先后接管了莆田、南安、惠安、永春、仙游等县城,大大推进了全省解放的进程。
二、莆田老区的主要特点
1.分布范围广,占据全市半壁江山。目前,全市有5个县(区)列入全国1599个重点革命老区县(区)之一,分别为: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老区遍及50个乡镇、539个建制村(居)、人口197万余人,分别占全市乡镇93%、建制村(居)55%及总人口的54%。
2.坚持斗争久,赢得“红旗不倒”赞誉。早在1926年2月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28年组建第一支红军武装力量,1930年建立第一个红色政权;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独立创建闽中游击区;1943年中共福建省委南迁闽中后,闽中成为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1949年,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在大洋成立,领导和指挥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近20个市县的革命斗争。全市有228个老区基点村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坚持斗争直至全国解放,历经20多年的革命斗争历程,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3.付出牺牲大,成为名垂青史的丰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作为闽中革命的策源地和主要活动地,莆田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如1929年白沙东泉东度基点村遭受敌人“驻剿”长达43天,老区百姓财物被掠夺一空,千余人员流离失所。1930年新县外坑乡反“围剿”失利后,全乡赤卫队员和老区群众被杀20多人,房屋被焚毁拆除30多间,芹山、塘后、霞瑶等村成为无人村。1932年莆田东沙惨案中,东沙百姓死亡100余人,财产损失90余万元。1936年莆(田)仙(游)边游击根据地的常太外坑、漈川、金竹坑等基点村老区群众被敌人“清剿”杀害38人、被审被关100多人,被烧毁房屋100多间,许多人流落他乡。1947年闽中游击纵队转战戴云山失利后,莆田县、仙游县被列为敌人重点“清剿”对象,莆田全县受株连的老区群众达1000多人,仙游县在数天内被逮捕百余共产党“嫌疑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市有近400名革命者光荣牺牲被评为烈士,还有许多无名的烈士未载入名册。解放后被评定为革命“五老”人员5431人(革命 “五老”人员是指革命战争年代老区群众中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又仍然生活在农村的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乡干部)。目前,全市老区村均竖立起“革命老区村”石碑,作为永久性标志。
三、关于革命老区的定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个时期,其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现称为革命老根据地(简称:革命老区或老区)。
革命老区的划分标准,按照1979年国家民政部和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和1983年福建省计委、省老区办联合下达的文件规定,分为如下三类: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等运动,主要是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半年以上时间的。
2.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一年以上时间的。
3.解放战争时期开始(1945年9月)至南下大军渡江(1949年4月22日)以前开辟的游击区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坚持武装斗争时间达一年以上的。
四、莆田老区名录
(一)5个重点老区县(区)
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
(二)32个重点老区乡镇
1.仙游县(12个)
枫亭镇、园庄镇、钟山镇、游洋镇、石苍乡、龙华镇、书峰乡、社硎乡、菜溪乡、大济镇、度尾镇、西苑乡
2.荔城区(5个)
西天尾镇、新度镇、黄石镇、北高镇、拱辰街道
3.城厢区(2个)
常太镇、灵川镇
4.涵江区(7个)
江口镇、梧塘镇、萩芦镇、白沙镇、新县镇、庄边镇、大洋乡
5.秀屿区(4个)
笏石镇、东峤镇、平海镇、月塘镇
6.北岸(2个)
东埔镇、忠门镇
(三)539个老区村(居)
1.仙游县(186个)
(1)鲤城街道(6个老区村居):洪桥、十字、城内、北宝峰、南桥、木兰
(2)鲤南镇(8个老区村居):仙安、圣泉、大坂、平原、柳坑、瑞园、玉塔、象运
(3)赖店镇(7个老区村居):罗峰、锦田、龙兴、新周、玉山、岐山、玉墩
(4)盖尾镇(7个老区村居):芹林、昌山、义店、石马、东井宫、后山、杉尾
(5)郊尾镇(4个老区村居):宝坑、阳谷、塘边、伍狮
(6)枫亭镇(17个老区村居):学士、铺头、兰友、秀峰、耕丰、辉煌、东宅、斗北、山头、下社、建国、溪南、九社、和平、溪北、锦湖、麟山
(7)园庄镇(12个老区村居):园庄、高峰、土楼、枫林、霞山、六户、东坪、义路、岭北、后蔡、东石、泗洋
(8)榜头镇(19个老区村居):坝下、溪东、紫洋、下明、紫泽、下昆、昆仑、云庄、后庄、象山、梧店、后南溪、岭下、南溪、后坑、仙水、何麓、洋山、后坂
(9)钟山镇(14个老区村居):朗桥、麦斜、钟山、卓泉、湖亭、南湖、临水、新莲、梅洋、东溪、鸣和、天珠、西林、香山
(10)游洋镇(13个老区村居):游洋、梧椿、金石、天马、双峰、石里、龙溪、兴山、霞峰、鲁头、石山、里洋、桥光
(11)石苍乡(9个老区村居):济川、高阳、老山、霞湖、石苍、五湖、潭头、石阳、田坑
(12)龙华镇(11个老区村居):灯塔、金山、金沙、金建、金溪、红旗、东方、建华、团结、爱和、东岐
(13)书峰乡(4个老区村居):书峰、锦峰、百松、兰石
(14)社硎乡(8个老区村居):社硎、湖洋、仙头、修园、卓林、白硎、塘西、田利
(15)菜溪乡(7个老区村居):黄洋、园宅、溪边、莱溪、石满、象星、石峰
(16)大济镇(15个老区村居):大济、垅溪、溪车、洋坑、尾坂、汾阳、乌石、北山、三会、溪口、阮里、文殊、古濑、虎垄、蒲峰
(17)度尾镇(12个老区村居):潭边、下洲、度峰、洋坂、中岳、霞溪、云水、后埔、埔尾、帽山、云居、圣山
(18)西苑乡(13个老区村居):顶东湖、白岩、凤顶、凤山、仙东、仙西、仙山、广桥、半岭、西苑、前县、前溪、柳园
2.荔城区(84个)
(1)西天尾镇(14个老区村居):溪白、澄渚、林峰、东星、后卓、龙山、吴江、北大、洞湖、碗洋、后埔、象峰、下垞、林山
(2)新度镇(17个老区村居):新度、沟口、下坂、善乡、东郊、锦墩、渠桥、宝胜、青垞、下横山、扬美、阳城、桂林、沟尾、东宋、东埔余、南梧塘
(3)黄石镇(25个老区村居):沙坂、黄石、水南、七境、清后、常溪、澄瀛、横塘、瑶台、沙堤、惠下、东山、江东、桥兜、下埭、下江头、西洪、清中、清前、定庄、惠上、海滨、华东、华堤、东埭
(4)北高镇(20个老区村居):北高、院后、呈山、岱峰、东乡、汀江、汀峰、江边、高洋、福岭、渡岭、吴城、山前、埕头、埕前、前亭、竹庄、美澜、高峰、后积
(5)镇海街道(1个老区村居):镇海
(6)拱辰街道(7个老区村居):濠浦、畅林、莘郊、荔浦、七步、西洙、长丰
3.城厢区(51个)
(1)龙桥街道(2个老区村居):泗华、延寿
(2)霞林街道(1个老区村居):坂头
(3)华亭镇(3个老区村居):埔柳、樟塘、长岭
(4)常太镇(27个老区村居):常太、利车、照车、东太、东青、山门、汀洋、松峰、侯山、坑洋、霞山、渡里、金川、马院、党城、顶坑、内东坪、外东坪、过溪、下莒、埔头、溪南、溪北、南川、洋边、长基、岭下
(5)灵川镇(12个老区村居):何寨、径里、云庄、东进、柯朱、硋灶、太湖、榜头、西墩、书峰、张边、青山
(6)东海镇(6个老区村居):蔡亭、西厝、蔡厝、西黄、坪洋、东海
4.涵江区(110个)
(1)江口镇(16个老区村居):江口、新前、海星、新墩、五星、东楼、石东、丰美、丰山、坂梁、院里、石狮、园顶、大东、东大、官庄
(2)白塘镇(5个老区村居):埭里、后宫、镇前、镇江、洋尾
(3)国欢镇(1个老区村居):林柄
(4)梧塘镇(8个老区村居):东福、西庄、前东坡、新丰、枫林、沁后、松东、九峰
(5)萩芦镇(15个老区村居):洪里、崇福、南下、利东、深固、樟洋、崇圣、晏井、友谊、林美、官林、梅洋、崇联、枫山、水办
(6)白沙镇(12个老区村居):白沙、坪盘、澳柄、澳东、龙东、龙西、东泉、狮亭、田厝、广山、洋顶、长兴
(7)新县镇(14个老区村居):新县、文笔、张洋、广宫、䂬溪、墘顶、大贤、大所、白鹤、上茅、仙安、白云、外坑、泗洋
(8)庄边镇(21个老区村居):萍湖、溪西、赤溪、岫山、前埔、庄边、岐山、山溪、大汾、松岭、百俊、上院、吉云、走墘、尚书桥、徐洋、泮洋、黄龙、梨坑、凤际、黄洋
(9)大洋乡(18个老区村居):昆山、满长、霞洋、孝池、瑞云、瑶山、南岭、杏山、崇兴、大洋、坂洋、可山、车口、琼峰、坝头、兔洋、莲峰、院埔
5.秀屿区(82个)
(1)笏石镇(24个老区村居):珠坑、下郑、北埔、坝津、西徐、岭美、杨林、度田、岐厝、梅山、松林、丙仑、温东、篁山、西田、四新、东华、秀山、来塘、来垞、苏塘、大坵、刘厝、吴黄
(2)东庄镇(8个老区村居):东红、芳店、栖梧、石码、塘边、西温、堤头、大象
(3)东峤镇(17个老区村居):上塘、峤江、珠江、先峰、前江、许厝、魏厝、凌烟、前沁、东兴、珠川、赤岐、霞东、霞西、中南、山香、百庄
(4)埭头镇(4个老区村居):埭新、黄瓜、武盛、后温
(5)平海镇(13个老区村居):平海、石井、上店、山星、西柯、石塘、江堤、赤坡、东湖、埭周、山后、清洋、高苍
(6)南日镇(5个老区村居):山初、万峰、岩下、鳌屿、西高
(7)月塘镇(11个老区村居):霞塘、东潘、坂尾、联星、月埔、双告山、前康、砺山、洋埭、岱前、西园
6.湄洲岛(3个)
(1)湄洲镇(3个老区村居):寨下村、西亭村、汕尾村
7.北岸(23个)
(1)山亭镇(6个老区村居):山亭、西埔、东乌垞、西乌垞、新乌垞、山柄
(2)东埔镇(7个老区村居):东埔、度口、下坑、何山、梯亭、东吴、吉城
(3)忠门镇(10个老区村居):忠门、王厝、秀田、安柄、后坑、柳厝、沁头、秀前、秀华、琼山
(供稿:莆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市民政局(老区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