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埔破仓分粮旧址
后埔破仓分粮旧址,位于仙游县度尾镇后埔村后埔自然村,是重要的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

▲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从永安迁回福州,地处福州、厦门之间的闽中沿海地区又重新成为国民党政权在福建统治的中心区域。由于中共福建省委领导核心长期在闽中领导开展抗日反顽斗争,抗战胜利后,闽中地区成为国民党“清剿”的重点,尤其是苏澳事件、东吴事件、科任事件接连发生后,闽中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中共闽中特委5位特委委员牺牲了3位,只剩黄国璋和陈亨源。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闽中特委按照中共福建省委原定的“分散隐蔽”方针,采取特殊的斗争方式,谋求生存和发展。

▲展厅一角

▲打造红色展陈馆
1946年5月,中共闽中特委在福清大雾山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增补林汝楠、刘润世、粘文华为特委委员,加强领导力量,进行组织整顿,党和武装队伍得到恢复与发展。1947年2月,中共闽中特委改称中共闽中地委。4月,中共闽中地委书记黄国璋在莆田新度镇西亭自然村召开全体指战员和地方干部会议,宣布成立闽中游击纵队(亦称戴云纵队)。闽中游击纵队成立后,即沿莆(田)、仙(游)边向西挺进,同年6月中旬,闽中游击纵队在仙游度尾镇后埔村周密部署,先后打开三教祠、下亭两处粮仓,把千余担粮食分给贫苦群众。

▲学生们观展
在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前夕,闽中党组织遵照中共闽浙赣区党委的指示,率先在本地区发动公开的爱国游击战争,沿途破仓分粮、袭击基层反动政权,既宣传了群众,又打击了敌人,其政治影响深远。近年来,度尾镇和后埔破仓分粮旧址所在地后埔村,着力对该革命遗址进行修缮保护,扩大宣传影响,打造红色文化振兴村,该遗址已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建设红色教育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