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郑金照、翁鸿镗率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在常太下里洋袭击田赋征收处,镇压破坏“四抗” 运动(抗捐、抗税、抗租、抗粮)的铺差韩觐侯,并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1月23日,国民党驻军第四十九团调两个连和两个保安中队,从莆田、仙游两路夹攻常太的漈川(今马院村)、外坑(今渡里村)、金竹坑(今金川村)等基点村,游击队退入与仙游交界的九仙关,敌不敢恋战。是役,游击队排长陈金藩牺牲。
1月下旬,第二支队开往莆田新县、外坑、泗洋,攻打反动民团范少京所部,毙敌3人。
2月12日,第一支队发动群众数百人配合游击队,分两路急袭闽侯县沪屿镇。一部直扑驻镇外紫来庵的保安队和民团据点,全歼顽抗之敌,缴枪40多支,解救被押壮丁30余名;另一部率群众攻进镇内,开仓分粮,并贴出抗日救国宣传标语。
2月 24日,根据中共闽中特委指示,第一支队在福厦公路福清和闽侯交界的相思岭下的河村桥部署伏击战,截击汽车2辆,擒获国民党福建省银行副总经理韩疆士、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郑其妙、大田县县长萨桓等7名国民党要员,击毙宪兵2名,缴获长短枪8支和一批金银、钞票。

★河村桥伏击战旧址(老照片)

★1936年2月25日《莆田日报》关于河村桥伏击战的报道。
3月,第二支队在常太根据地周围继续打土豪、惩恶霸,瓦解国民党基层反动势力。
★经过斗争,游击区扩展到莆田广业和仙游兴太山区,形成以常太为中心的莆(田)仙(游)边游击根据地。
4月,国民党驻军组织500多人对莆(田)仙(游)边根据地进行“清剿”,妄图一举消灭游击队,还纵火烧毁雷光熙家的房屋,抢掠群众财物。根据地军民声东击西,灵活应战。

★当时的《莆田日报》对“清剿”常太红军游击队根据地的报道。
4月中旬,中共闽中特委委员余长钺和福建旅沪青年黄尔尊、陈珊梅、吴源生、孙克骥等在上海参与组建“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隶属共青团江苏省委学委领导)组织。
4月23日,第一支队支队长魏耿在国民党河村桥遇袭、调遣3000多兵力对福(清)永(泰)边游击根据地展开长达两个多月的“清剿”下,投敌叛变。
同月,刘突军所率游击队主力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罗汉里周围歼敌100多人后迅速转移。敌人找寻游击队无果,便对根据地群众进行疯狂的烧杀抢掠。
同月,第二支队支队长郑金照率小分队袭击笏石丙店国民党自卫队时不幸牺牲。
5月上旬,中共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亲临莆(田)永(泰)边的后溪红菇峦(现红军峦)接应30名突围出来的第一支队指战员,把他们安置在莆田广业山区隐蔽。
5月中旬,中共闽中特委在红菇峦召开会议,分析反“清剿”的主客观条件,决定第一支队并入第二支队,由吴德标任支队长,刘突军为政委,雷光熙、王铁成为副支队长,以常太根据地为中心继续开展游击战争。
5月,中共仙游地方组织在仙游城东宝坑内村召开党团扩大会议,由于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分散活动。

★宝坑内事件旧址,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北宝峰社区宝坑内自然村。
6月中旬,第二支队在福厦公路莆(田)仙(游)交界地带的长岭袭击国民党保安队一个排,缴枪18支。

★长岭战斗旧址,位于仙游县郊尾镇长岭村长岭自然村(老照片)。
6月24日,第二支队袭击设在莆田黄石镇的国民党莆田第三区署,毙敌5人,缴枪30余支。

★袭击莆田县第3区署战斗遗址,位于荔城区黄石镇黄石社区(老照片)。
7月下旬,国民党调驻军、保安队和常备队700多兵力再度“清剿” 常太根据地。
★常太根据地的漈川、外坑、金竹坑等老区基点村群众在“清剿”中遭受重大损失,在反“清剿”中,付出巨大牺牲,民房被烧毁100多间,群众被杀死38人、被审100多人、被关12人,许多群众丧失家园,流落他乡。
8月下旬,刘突军等率队在莆(田)永(泰)边的赤溪、山溪、芹石、旗插安等地开辟新的游击据点。与此同时,方子明也在宁里、凉伞山、寨下、墩柄、水坞里、可湖、凤洛等村扎根活动,发展党员,组织农会,为开辟莆(田)永(泰)边游击根据地打下基础。

★闽中工农游击队山溪驻地遗址,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山溪村。

★山溪红军洞遗址,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山溪村。
8月,第二支队暂时撤离常太根据地,转移到广业山区隐蔽。
9月下旬,国民党驻军第八十师二三九旅调入闽中接替第九师第二十五旅。旅部先驻莆田,后迁泉州。
10月中旬,刘突军率队拔除了永泰蕉坪的一座国民党岗楼,缴枪20多支。
10月27日,雷光熙率一中队佯攻常太渡口常备队,引开“清剿”莆(田)永(泰)边的国民党部队,使其一部撤返莆(田)仙(游)边救援。
10月下旬,国民党驻军第四七八团从莆(田)仙(游)永(泰)三路“进剿”山溪,第二支队依仗山地设伏还击,两次击溃敌人进攻后,因兵力悬殊,不能久战,游击队遂撤到新开辟的旗插安、宁里等根据地隐蔽。

★中共闽中特委旧址,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凤际村宁里自然村。

★闽中工农游击队宁里驻地遗址(亦称红军窑洞),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凤际村宁里自然村。

★宁里红军战壕遗址,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凤际村宁里自然村。
10月,王于洁到上海寻找上级党组织未果,途经厦门时与从香港刚回来的厦门市工委书记尹林平接上关系,从而获悉了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南临委)的讯息。同时,余长钺随上海抗日义勇军骨干一行到香港,向南临委汇报了闽中的情况,并写信黄孝敏到香港接头。至此,与上级党组织联系中断两年半的中共闽中特委,终于找到了上级党组织。

★莆田白沙镇东度村地下交通员黄梦喜长子黄国榆化名开设“飞白诊所”,作为游击队伤病员、贫苦群众治病诊所和中共南临委邮件秘密通讯处(创作场景图)。
11月23日,吴德标率第二支队袭击福清县琯口镇,镇压了积极参与“清剿”的联保主任潘德仁,缴枪11支,并在街上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奔袭琯口镇的胜利,为闽中国共和谈奠定了基础。
11月下旬,黄孝敏、余长钺从香港返闽,给中共闽中特委带来了红军长征胜利的喜讯,并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同月,中共福州工委成立,书记黄尔尊,委员余长钺、吴源生、吴珊梅,接受中共闽中特委领导。
同月,中共惠安县特别支部归属中共闽中特委领导。
12月,余长钺回福清组织抗日救国会福清工委,余长钺任书记,陈炳奎为秘书。
同月,福建省保安处派保安第五团团长朱文柏指挥对闽(侯)福(清)永(泰)边的“清剿”。朱部久“剿”无功,捕杀了几个群众充数。
同月,中共闽中特委决定停止游击行动,通过标语传单、快邮代电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敦促国民党官兵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共南临委定期给中共闽中特委邮寄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传播中共中央路线、方针和政策。
(摄影:市委党史方志室、许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