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闽中革命历史大事记》1935年

来源:莆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时间:2025-09-21 17:35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1月上旬,国民党在闽赣设“绥靖公署”,司令部设泉州,由第9师师长李延年兼任司令官。闽中被划为第11绥靖区,该师所属第25旅旅部驻莆田,负责对惠安、仙游、莆田、福清、永泰等县的“清剿”。原“闽南剿匪司令部”随即撤销。

  3月上旬,中共连江县委书记魏耿和红军西南团团长杨采衡率领20多名武装骨干,从霞浦西洋岛辗转到福清海口镇,与中共福清中心县委接上关系,随后加入福清游击大队。

  4月上旬,为了开辟游击根据地,中共福清中心县委派团县委书记陈云飞深入福(清)永(泰)莆(田)三县交界的罗汉里策动股匪刘春水(被国民党枪杀)残部10多人携枪加入游击队。

  5月中旬,莆田和福清两个中心县委在福清县的樟溪召开联席会议,决定联合成立中共闽中特委,王于洁任书记,黄孝敏、潘涛、刘突军、余长钺、陈炳奎为委员,由特委统一领导福清、长乐、莆田、仙游、永泰等闽中各县的斗争;福清和莆田两支游击队统一整编为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分别以罗汉里和常太为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樟溪会议,是闽中党组织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中共闽中特委的成立, 结束了莆田、福清两个中心县委各自为战的局面,在组织上为坚持闽中三年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月下旬,以福清游击队和连江西南团骨干为基础的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在罗汉里宣告成立,魏耿任支队长、黄孝敏兼政委(后改刘突军)、吴德标任副支队长、杨采衡任参谋长。同时成立中共永泰工委,陈云飞任书记。

  同月,中共闽中特委派陈振芳(程序)、池亦妹仔等去福州恢复城市党组织,两人分别以读书和拉车为掩护开展工作。

  6月,郑金照率莆田游击队在广业、常太、兴太(属仙游)一带打土豪,先后分粮100多担。

  7月,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出师福清、闽侯交界的晨钟、琯口,歼灭股匪30多人,缴枪30多支。随后,又把流窜在福(清)永(泰)边一都、东山一带的另外两股土匪驱逐出境。

  9月,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袭击一都联保处常备队,缴枪10多支。至此,盘踞在罗汉里根据地两侧的土匪、民团等反动武装势力被基本肃清。

  10月5日,刘突军、吴德标率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袭击莆田大洋田赋处,镇压铺差,缴枪8支。


★袭击莆田大洋田赋处(创作场景图)和当时的《莆田日报》报道。

  10月中旬,中共福州协和高级农业职业中学支部成立,陈振芳任书记。

  10月下旬,中共闽中特委在常太漈川召开军事会议,宣布莆田各地游击队合并改编为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支队长郑金照、政委潘涛(兼)。同时成立常太游击队,张全中(陈喜孙)任队长,翁鸿镗任指导员。

  11月,国民党第四十九团纠集永泰县保安队进剿福(清)永(泰)边根据地。

  同月,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在永泰一都东山(今属福清县)与国民党“清剿”部队遭遇。游击队固守土寨,击退强敌数次进攻,坚持至入夜后撤返罗汉里根据地。

  12月,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甩开西南方向的“进剿”之敌,往东北奔袭闽侯县大义乡常备队,缴枪20余支,释放被押青年60多人,烧毁“壮丁”名册,并在街上张贴散发反蒋抗日传单。

  同月,为了加强常太根据地党的领导,中共闽中特委决定成立中共广(业)常(太)兴(太)边区工委,陈建新任书记。工委先后建立村党支部17个,发展党员50多人,并在各村成立农会。

  ★中共广(业)常(太)兴(太)边区工委建立的基层党支部之一——中共仙游山坪洋支部,图为中共仙游山坪洋支部遗址陈列馆,位于仙游县游洋镇霞峰村。

(摄影:市委党史方志室、许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