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出新气象
——西天尾镇林山村发挥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林山村立足生态资源禀赋,打造名优农产品,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精心打造南少林文化名片,大力发展文旅经济。
▲林山村田园风光秀美。
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家园”为目标,实施“党建引领、生态立村、旅游强村、强村富民”发展之路,通过深入挖掘南少林文化、特色农业与生态资源的潜力,实现了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该村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地震示范社区”“莆田市文明村”“莆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和高级版“绿盈乡村”等荣誉称号。
特色产业促发展
连日来,在林山村黄花菜基地,村民们忙着采摘黄花菜。种植黄花菜10多年的村民林一新,不但种植经验丰富,而且制作的黄花菜干品很是畅销。最近,他们一家人每天都要赶在日出前开始采摘黄花菜,并制作干品。
林山村日夜温差大、雨露充足,丘陵山地多,适合黄花菜的生长。该村积极引导村民种植黄花菜,并聘请农技员定期进村培训指导。通过科学种植和精心管理,村民们种出的黄花菜品质优良,在市场上畅销。“林山黄花菜”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录。目前,全村从事种植黄花菜的村民达200多户,共种植黄花菜300多亩,每年可为村民增收300多万元。
除了黄花菜,茶叶也是林山村的一大特色。林山村村民喻金富告诉笔者,林山乌龙茶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近年来,林山红茶“九莲红”更是名声大噪,成为村民们增收的新亮点。他家祖传做茶,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他不仅保留了传统制茶技艺,还学习了一些新的制茶技术,使茶叶品质更上一层楼。
林山村平均海拔520米,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林山村党支部书记林燕和介绍,为了丰富农业产业结构,该村积极引进红豆杉、桂花、蓝莓等10多种作物进行试种。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这些作物逐渐适应了当地环境,并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些作物已成为林山村农业产业的新亮点,为村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在丰富农产品结构的同时,林山村还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村里创办了合作社,委托专业公司注册了‘九莲林山’‘九莲禅耕’‘功夫林山’等商标,通过品牌化运营统一收购、包装、出售,涉及茶叶、黄花菜、山茶油、蜂蜜、菜籽油等名优农产品,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林燕和说,目前该村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近800亩,村集体年收入达48万元,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双赢”。
美丽乡村换新颜
走进林山村,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房屋矗立在宽敞平坦的道路两旁;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的花盆里,花儿在风中摇曳生姿;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农田里稻香四溢,整个村庄仿佛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犹如一个世外桃源。
近年来,林山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抓好用水、环境整治等直接关系民生的实事。该村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清理垃圾并美化村容村貌,对所有公路进行硬化,实施危房改造、改厕、光伏发电工程,在南少林寺周边建设拥有236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扩大绿化面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组组通公路、户户通水电网络、处处通广播电视电话信号”。打造美丽小区被定为省级造福工程,与南少林景区协调融合。
推进乡村振兴,要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近3年来,林山村又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谋划实施农产品推广提升、3A级景区提升、水毁工程修复等21个乡村振兴重点实施项目,并积极争取将全村用水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由市国资委下属国企市水务集团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让村民喝上安全稳定的自来水。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林山村注重文明乡风建设,通过举办“最美庭院”评选、家风家训传承等各种文化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美丽的乡村。此外,林山村还推行“村民填单、村委接单”服务机制,将群众需求分类细化,给村委党员、干部派单解决,通过“一站式”公共服务、“菜单式”便民服务、“微心愿”志愿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针对群众提出的村部服务阵地狭小老旧问题等10多个意见建议,该村综合吸纳这些意见建议,建设“党建+”乡村邻里中心,配备便民服务代办点、儿童活动室、长者之家、文体活动室、党群活动室、便民诊所、网格调度中心、农产品展销馆等功能区域,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确保群众办事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昔日的边远山区村,如今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文旅融合添活力
每逢节假日,林山村总会迎来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畅享美丽风光。
▲游客在林山村体验茶叶采摘。
林山村是西天尾的北部山村,素有“莆田小庐山”之美誉,又是闻名天下的武术圣地——莆田南少林寺的所在地。村内有古代寺院遗址、红花亭、九莲怪石、古银杏、原始红豆杉、穿山甲、油菜花等,还有闽中游击队秘密印刷厂、塔里支部旧址等红色景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随着南少林旅游风景区的不断开发,林山村迎来了发展机遇。该村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业,实施“旅游强村”发展思路,优化旅游环境,打响旅游品牌。
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南少林寺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禅武文化休闲基地。通过深入挖掘禅宗文化,推出“四禅”——禅茶、禅修、禅武、禅医,将禅宗文化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禅修的宁静与深邃,还能品尝到地道的林山乌龙茶和红茶“九莲红”,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为进一步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林山村还结合老区村的特色,结合乡村旅游,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目前,“资福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花亭”(洪门聚集地)以及卧佛山登山步道已经修缮完成,老区苏华驿站、联络处和早期地下印刷厂、将军亭等红色景点正在逐步挖掘修缮。周边还有“一指禅”“龙潭瀑布”“莲花石”等有待开发的景点。
在此基础上,林山村将农业生产和旅游结合起来,发展生态采摘游,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引进无花果、蓝莓和树莓等10多种作物,扩大黄花菜种植面积。抛荒的零散山地,经过承包连片经营,现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生态采摘基地,成功试种了30多种水果蔬菜,向游客开放采摘。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林山村知名度不断提高,这不仅为村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村民们纷纷开设民宿、餐馆、特产店等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也实现了自身的增收。为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林山村建成配套的特色农产品一条街和文创直播基地,集中展示销售林山村的红茶、枇杷等特色产品,村集体增加年租金收入30万元,让产业在农产品的“出”与旅游者的“进”之间产生关联,不断做大旅游“购”文章。
为持续吸引人气,带动乡村游进一步升温,林山村还通过协助开展“禅武之旅”青年夏令营和少年夏令营、禅修班、艺术讲堂等活动,常态化举办南少林武术文化节,精心打造南少林文化名片,将文旅经济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据了解,林山村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