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市老促会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老促会的关心指导下,在市直老区扶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全体理事、会员和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市老促会的章程和年度工作安排,认真履职,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着力弘扬红色文化
围绕中共中央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和《福建省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我们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创新平台载体,助力闽中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主要抓好:
一是开展《走进老区看遗址——莆田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摄影图片展》系列活动。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和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由市老促会牵头,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与市委党史方志室、市民政局(老区办)、市文旅局、市退役军人局,各县区老促会、各县区(管委会)民政局(社会事务局)等联合举办《走进老区看遗址——莆田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摄影图片展》系列活动。采取线上分期展出、线下集中展览及精选编印成书,分三步走的方式,宣传闽中革命史和展示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莆田红色文化遗存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此项活动得到了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祝海辉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线上展和线下展,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取得了广泛好评。线上展在中国老促会主办的《中国老区网》和市老促会“美篇”网络平台发布的16期共50个重要革命遗址,宣传效果好,已有20万多人次阅读,展陈内容入选《学习强国》;线下展览,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扬,目前有许多单位来电将组织人员集体前往参观学习。
二是积极推动“数字老区”工作。本会积极响应市委提出的“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的部署要求,主动与市数字办沟通联系,并得到大力支持,在莆田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首页《走进莆田》中增设《革命老区》专栏,设立莆田“老区概况”“红色文化”“老区建设”和“工作动态”4个版块,把原来分散于各相关单位的与老区相关的部分资料进行整合,并补充完善,通过网络化,全面展示莆田老区情况,以供各有关单位、部门和社会各界学习、宣传、研究等使用,打造有影响力的莆田老区品牌。
三是积极组织申报“老区精神教育基地”荣誉牌匾。根据中国老促会和省老促会工作部署,我会会同市民政局(老区办),各县区老促会、各县区(管委会)民政局(社会事务局),认真筛选并组织全市18个红色场馆填报相关材料和上报摄影图片,并撰写典型案例,积极申报“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牌匾。经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方志室、市老促会和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方志室、省老促会审核,报经中国老促会审定,莆田市荔城区“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成立旧址”和莆田市涵江区“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2处红色展馆荣获中国老促会和省老促会授予“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的牌匾(全省仅23处)。荔城区、涵江区老促会通过区融媒体中心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让更多人从革命遗址中直观感受莆田革命史。我们以此为动力,积极促进红色场馆建设,争取申报更多的红色教育基地。
四是启动“老区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进校园”活动。按照省老促会工作部署,由我会牵头,与市委党史方志室、市民政局(老区办)、莆田学院团委、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和涵江区老促会等相关单位在“八闽巾帼英杰”苏华家乡——涵江区萩芦镇官林老区村、南坛小学联合举办莆田市“老区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暨“携手革命‘五老’,追寻红色记忆”活动,通过与当代青年大学生和小学生面对面主题宣讲、红色故事分享、慰问采访革命“五老”人员、参观苏华革命事迹陈列馆等活动,将老区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校园生活,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感悟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此项活动得到《今日头条》《福建日报》《新福建》《东南网》《湄洲日报》《莆田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各县区(管委会)也积极行动,加大红色文化宣传。湄洲岛社会事务管理局邀请市委党校原研究员蔡天新作为湄洲岛闽中海上游击队革命遗址课题研究总顾问及主编,不断挖掘史料和完善提升,已完成11万多字课题研究成果;涵江区老促会、民政局协助大洋乡党委联合开展“大洋红色文化季活动”,积极打造新时代乡村基层党建和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提升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影响力;仙游县在福建省《红土地》杂志刊登报道文章2篇,城厢区被《中国老区网》采用稿件1篇、《红土地》1篇。
五是继续做好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利用工作。与市民政局(老区办)联合,充分发挥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利用主体职能作用,认真做好2024年度省、市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利用专项资金745 万元(其中:省民政厅245万元、市民政局[老区办]455万元、市老促会45万元)的项目安排,并深入现场调查研究、督促落实,做好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利用工作。各县区(管委会)老促会、民政局(社会事务局)都高度重视,认真把关,按规划要求,具体抓好项目的落实工作。
(二)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助力老区振兴发展
围绕“十四五”规划和全国老促会、省老促会“老区乡村行”活动安排,今年以来,主要抓好:
一是协同金融部门助力老区振兴发展。按照与中行莆田分行签定的《践行红色金融使命,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合作协议精神,我会主动与市中行、市农业农村局互动联系,牵线搭桥,助推金融信贷资金向本市老区基层和老区产业大户倾斜支持。目前,市中行与荔城区埕头老区村达成一县一品莆田“珠宝首饰贷”综合授信项目方案,第一批于2024年3月落地共12家,项目贷款额度1.06亿元;与平海镇平海老区村10户紫菜种植户签订协议,提供贷款200多万元;仙游度尾、大济老区镇的文旦柚项目,仙游钟山、游洋,涵江大洋、新县老区镇的稻药轮作项目也正在积极前期调查与洽谈,有些项目已在落实之中。
二是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我们会同市民政局(老区办),各县区老促会、各县区(管委会)民政局(社会事务局),开展了《红色遗址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深入老区乡镇和老区村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收集了市民政局(老区办)、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材料,力争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呈送省老促会和市委市政府等,提供领导及部门决策参考。目前,各县区老促会、北岸民政局均已完成初步的调研报告。
三是关心关爱老区人民增进民生福祉。持续认真做好2024年度福建省福彩公益助学金奖学助学活动。同时,结合重要节日,持续关心关爱革命“五老”人员、遗偶和老区困难群众;为老区基层来信来访协调解决相关困难问题。如:城厢区由区领导和区老促会、民政局领导于今年春节走访慰问全区革命“五老”遗偶,给予每户1000元慰问金。秀屿区老促会、民政局领导对全区革命“五老”人员和遗偶入户慰问,了解困难和需求,对生活临时困难的家庭,给予补助或协调有关部门予以救助。北岸及时按提高的标准落实革命“五老”人员(每人每月2350元)和“五老”遗偶(每人每月950元)待遇,做到补助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在医疗补助、生活资助等方面关心帮助,让老区群众真正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提升服务老区水平,努力加强履职能力
按照省老促会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市老促会第六届理事会2023年换届提出的要求,今年以来,我们积极主动融入大局,强化自身建设,彰显担当作为。主要抓好:
一是加强临时党支部建设。依托市老促会临时党支部,坚持理论学习常态化,加强党建工作。上半年,着重认真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和《福建省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纪律,增强服务老区的责任意识。
二是提升履职能力建设。深化“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建设好老促会服务老区的精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老促会“会员工作圈”“理事工作圈”和各县区(管委会)“基层老区建设”“红色文化交流”等群体力量,共同促进老区事业发展。2024年,市老促会、仙游县和涵江区老促会3家被授予“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优秀集体奖”,市、县区老促会、湄洲岛社会事务局、北岸民政局8人荣获“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优秀个人奖:市老促会还被中共福建省委老干部局授予“福建省银发先锋工作室”。
三是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按照章程,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健全学习制度、值班制度、会议制度、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监事长驻会制度等,依法依规有效开展工作。
上半年,我会积极履职,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差距,老促会工作还需要不断提升。同时,各级老促会的日常工作运行中也存在着经费、人才、工作保障等困难问题。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在省老促会的指导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群团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袁素玲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市老促会今年的工作计划和章程,继续扎实做好工作,着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凝聚力量,努力作为,助推老区发展。重点抓好:
一是要继续做好《走进老区看遗址》线下展和精选编印《摄影图片集》工作。《走进老区看遗址——莆田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摄影图片展》线下展,已于今年“七一”前夕在闽中革命史纪念馆广场举办,且较长期展出,此展可与闽中革命史纪念馆内的历史图片形成鲜明时代对比,充实丰富纪念馆相关红色遗址点革命史料,增强参观人员对闽中革命历史的了解。本会将做好推介,为各级领导、各单位和社会各界到此参观积极当好义务讲解员。《摄影图片集》将于今年国庆节前夕精选编印出版,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二是要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反映老区乡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等,积极建言献策。围绕省老促会《红色遗址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继续深入有代表性的红色遗址点所在的老区乡镇和老区村调研,并配合省老促会来莆调研,在省老促会的指导下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要继续扎实做好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利用专项资金使用、督促、检查等工作。
三是要持续做好奖学助学活动。按照规定要求,持续认真做好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2024年度奖助全市老区高中学生和福建省福彩公益助学金的发放工作。
四是要进一步提升完善“数字老区”工作。加强数字老区和数字老促会的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补充网络所需的相关资料,丰富上网内容,不断满足机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对闽中革命历史、莆田老区的学习交流、宣传研究和工作联系等需要,同时继续运营好市老促会“美篇”政务新媒体平台,及时广泛地宣传莆田老区及老促会工作动态等。
五是要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按照省老促会的工作部署和省老促会五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精神,抓好工作落实。继续秉持发挥老促会“促进老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老区工作的重要参谋、动员社会力量的重要桥梁、红色资源保护的重要卫士、老区宣传教育的重要队伍”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争取业务主管单位民政部门的支持,加强与市直各有关单位、各位理事和各位会员的业务联系;继续做好与兄弟市老促会的交流互鉴;指导县区做好换届工作,配优配强领导班子和工作队伍以及与本市县区(管委会)老区工作的协同配合,激活老促会干事创业活力,努力完成好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和市老促会年度工作计划。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