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涵江区“三策并举”激发青年活力赋能县域发展

来源:莆田市涵江区 时间:2024-10-16 17:18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青春新“涵”线,共创新“江”来。涵江区自2022年10月被列为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涵江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涵江更有为”的总体目标,全力推动试点建设工作,以A档(优秀)成绩通过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试点中期验收。通过不断优化区青年成长环境、发展空间,有效促进了在青年发展,大力推动青年发展与县域发展紧密融合、相互促进,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进,凝聚“青”合力

坚持顶层设计、制度赋能,始终把“党管青年”贯穿于青年发展事业全过程,上下齐心下好试点建设“一盘棋局”,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高效做好服务青年发展各项工作。

一是坚持高站位谋划。按照“有规划、有政策、有项目、有保障”的工作要求,将青年发展工作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区“十四五”规划、区委十届四次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涵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通过《涵江区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实施方案》,专题听取试点进展情况汇报,进一步明确做好全区青年工作的路径要求。

二是坚持高质量统筹。将县域试点工作融入全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局,与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群众桥梁纽带作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组织、行业协会、青年社团等社会力量,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了最广泛充分的保障。《涵江区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实施方案》中面向全区各有关部门形成预期成果、政策举措、实事项目“三张清单”,涵盖12点预期成效、7条青年政策、27个实事项目,推动全区同频共振,为青年发展工作增势赋能。

三是坚持高标准推进。充分发挥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召开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暨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青年人才座谈会暨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品牌项目启动仪式等试点工作会5场。试点创建以来,《涵江:按下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加速键》等相关报道被中国共青团网、中国青年报、湄洲日报、福建共青团、八闽快讯等媒体刊登。

二、聚焦急难愁盼,解决“青”难题。

坚持需求导向,力求政策制定、项目实施更加贴合青年需求,营造友好氛围,提升服务青年水平。

一是在政策谋划上出实招。配套出台涵盖技能培训、创业创新、法制教育、卫生健康等内容的政策举措7,比如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纳入区“八五”普法规划,各成员单位组织青年志愿者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60余场次,开展法治副校长、志愿辅导员进校园工作,实现法治宣传全覆盖;持续优化青年就业保障,2023年全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数4917人次,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达721人,开展马兰花网络创业培训班4期,创业培训合格97人次,培训期数及人次位居各县区首位,2024年已开展马兰花网络创业培训班2期,培训合格54人次;积极推进公办幼儿园托班设置,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总数1696个2024年计划公办幼儿园增加托育服务业务。

二是在项目实施上办实事。紧盯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重点领域,与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相结合,策划生成青年就业见习计划、青年创业平台工程等青年发展实事项目清单27个。完成精品青少年体育赛事工程、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青年就业见习计划、青年安居工程等多项青年发展项目,新增郑樵主题公园”“涵江人民公园”等智慧体育公园“涵山仙境·共享农场”“崇福露营”等主题露营基地以项目化运营提升服务成效2024年5月成立涵江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已举办讲座培训等各类青少年心理活动5场。

三是在空间拓展上见实效。坚持筑巢引凤,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全力搭建青年创新平台。涵江区闽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授予“闽台青年服务站”牌匾。依托国家级高新园区和创客梦工厂,引入16家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入驻创业团队打造“五位一体”的全体系服务功能,已累计引进孵化项目近百个。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引进省高层次人才人7人、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10人,高层次人才总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市前列。全力拓展青年活动线下阵地,建设“萩山来信”“双福青春小镇”等青年友好型文旅基地,开办莆田首家“青年夜校”,依托百威雪津啤酒有限有限公司团委青年阵地,在“两企三新”中进一步加强团的建设和工作,不断扩大团组织覆盖面,加快青春驿站、青年之家建设,截至目前已有13个青年之家入驻青年之家云平台,实现镇街全覆盖。

三、搭建逐梦舞台,激发“青”动能。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引导帮助更多青年找准服务高质量发展、建功新时代的着力点。

一是打造青年宜居城市聚焦青年住房、就医就学等需求,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完成9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棚改房2471套,推动江口火车站公租房--青年公寓面向高新区企业中青年人员开通网上申请。推动教育供给扩容提质,建成投用码头小学、第三实验幼儿园7所学校,新增学位7050个,全区乡镇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全覆盖深化青年交友平台建设,常态化举办“壶山兰水聚英才”联谊交友活动,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3场80余名青年职工搭建多元交流平台打造“‘江’爱进行到底”区级青年婚恋交友服务品牌先后开展“缘聚涵城 佳偶天成”等青年交友活动20场,覆盖近千人。涵江侨胞、台胞众多,建立“侨乡留守儿童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江口镇海星村建立“青春社·童心港湾”,通过构建“三个一”的模式关爱洋留守儿童,举办“侨家乐·福建省华侨美食风情”文化节、涵台妈祖文化节等活动推进与侨胞、台胞的交流交往。建成“涵小警”培育基地,开拓设立6个未成年人宣教阵地,2023年我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二是打造青年宜业城市立足涵江工业大区、产业强区优势,引导青年服务产业发展,紧盯全区12条重点产业链需求,持续深化“企业点单,政府服务”引才模式,2022年以来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0场,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完成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803人次。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依托区域内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华侨职业中专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职业教育机制,开展定制化培训,开设“企业冠名班”“订单班”等12班次,定向培养中高级青年专业人才768名,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天林茶业推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助大学生实现零成本创业,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24年共推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2024年5月涵江区青年创业促进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招募146名青年企业家成为青创会员,已举办企业走访、讲座培训等各类活动7场,在国投城北工业园、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涵江尚书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涵江区青年创业“九大基地”举行了启用揭牌仪式,同月前往福州大学、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等高校举办毕业生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122个优质岗位。8月,25家企业参与我区高校毕业生“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人才夜市专场招聘会”携手推出600余个就业岗位。

三是打造青年宜创城市注重在创业一线、项目一线、乡村振兴一线为青年搭建舞台,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依托国家级高新园区、陈桥家具园、尚书数字经济创业园、梧塘电商产业园区等平台阵地,促进涵江青年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品牌共创、项目共推、成果共用,争创区域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院校合作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各类基地26个,莆田高新区获评国家级梦工场及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大力培育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率先在全市启动乡村振兴“兴农人”计划,采取课堂讲座和基地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今年计划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3期8个班,培训1460多人次。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回乡投资创业,打造中药材、枇杷等基地26个。开展涵商回归提升行动,加强异地商会建设和联络,创新“侨务+商务”活动模式。引导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新一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青年比例进一步提升,青年已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