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描述
12345政务服务热线(以下简称12345热线)是党委政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感知社会脉搏,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有效载体。随着各级各部门的广泛推广,广大群众通过热线平台反映诉求更加强烈。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群众诉求体量大、问题多、关注度高,2023年全市公安机关办理12345诉求36343件中,涉及交通管理的有15217件,占比41.9%。
二、创新亮点
在市12345热线管理中心首设交警专席,将关口前移、岗位前置,由莆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派员轮值,并根据交通管理诉求的具体特点,明确相关职责,通过“在线解答、便民直联、跟踪回访、高频分析”等措施,靠前研判、靠前处置、靠前服务,减少流转环节、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反馈效率,为交通出行类诉求办理提质增效。
三、具体做法
(一)强化组织部署,用心打造“一流前哨”
一是提升思想站位。高度重视12345诉求办理工作,动态总结支队12345诉求件办理情况,剖析研判群众反映的问题类型、诉求内容、焦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优化诉求办理工作机制。二是明确责任分工。理顺各类诉求件办理程序,规范办理流程,细化责任分工,建立诉求分级分类办理机制,切实提升诉求办理精准度。同时,定期通报12345诉求办理工作情况,推动12345热线工作责任到人、落地落实,确保及时反馈。三是完善机制流程。完善受理、派单、办理、督办、回访等环节措施,拓展受理范围,提高办结效率。发挥前置端口作用,主动对接听取诉求人意见,实地查看调研,提出整改措施,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提升业务能力,用情打造“一流团队”
一是强化岗前培训。安排4名工作人员在市12345热线管理中心进行跟岗培训,学习系统操作、工单办理、办结标准等内容。同时聚焦群众日常咨询量较多的业务流程问题,制定知识库供驻点人员学习,并在后续工作中根据群众咨询及时更新内容。二是完善驻点机制。按照“接诉即办”原则,在12345平台工单流转前第一时间联系辖区交警大队立即派员处置便民诉求,并当日反馈办理结果。及时跟踪回访办理结果,靠前沟通解释不满意件,消除误解;对确实需要再次办理的,了解问题症结并直达一线承办单位,重置办理程序,重新联动处置,及早闭环销号。三是定期分析研判。借助市12345大数据平台开展高频诉求分析,将交通管理类诉求划分为7大类65小类,从问题类型、反映数量、存在问题等方面对交通管理类热点进行更精细分析研判,对“一地多诉”及“一人多诉”的情况,逐项分析、集中攻坚、完善机制,通过解决“一类问题”带动“一片治理”。
(三)践行为民宗旨,用诚打造“一流服务”
一是主动未诉先办。用好民生大数据,持续聚焦高频热点难点问题,按照“未诉先办”原则,对群众诉求较为集中的交通秩序及设施优化、建设两大方面重点下大力气攻坚。二是拓宽诉求渠道。主动拓宽诉求受理渠道,在现有部门值班热线电话的基础上,推出“全民随手拍”活动,邀请市民积极参与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推动整改到位。此外,支队在车驾管大厅业务办理时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致电交管12123咨询相关交警业务,实现诉求分流。三是加快办理速度。相较之前群众致电12345热线,系统生成工单流转承办单位办理的模式,驻点后,交警部门直接“接手”,第一时间介入紧急诉求,提高群众满意度。
四、取得成效
“12345+交警”工作机制2024年4月运行以来,交警支队第二季度共受理12345诉求4003件,按时完成率100%,满意率100%。其中投诉件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4月份环比下降9.6%,5月份环比下降6.1%,6月份环比下降11.1%;当场及时解答群众咨询后,第二季度12345平台派转的咨询件总量环比下降48.9%,初步实现诉求件办理控增量、减存量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