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荔城区绘制“乡贤一张图”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市委组织部 时间:2024-06-03 17:40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今年来,莆田市荔城区深挖乡贤“富矿”、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作用,切实把乡贤“软实力”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数字赋能,深挖乡贤“富矿”。建立动态摸排体系。发挥组织优势,讲究方式方法,全面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学校、商会、校友会积极参与的动态摸排体系。在排查过程中注重以情感为纽带,以联络沟通为基础,采用网格摸排、查阅资料、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摸排到位。打造乡贤智慧平台。摸清乡贤资源底数,将各行各业人才纳入登记范围,并根据乡贤的籍贯、行业、专长等分类建档立卡,分类登记。及时更新乡贤人才数据库3100余名,按照人才区域分布、行业领域,依托“全市一张图”数字云平台,打造智慧“乡贤一张图”,动态掌握在外乡贤的发展动向、创业领域、回乡意愿、投资意向等信息。完善常态联络机制。建立“一把手”结对联系重点乡贤人才机制,利用重要节假日走访慰问重点乡贤人才及其在荔亲友,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向在外乡贤寄送“慰问信”,举办春节茶话会、乡贤座谈会等活动140余场,增强乡贤归属感,激励在外乡贤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回归创业。

  搭建平台,发挥乡贤作用。引导投身乡村特色产业。聚焦产业链梳理乡贤链,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推动“乡贤资源”转化为“乡贤经济”,持续开展“乡贤人才看荔城发展”活动,并畅通在外人才“反哺”渠道,制定出台《荔城区驻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依托异地商会,筹建荔城区驻外招才引智工作站8个,积极推动荔智回归工程,引导在外乡贤回乡投资,赋能乡村振兴,2023年以来引进乡贤投资项目38个,计划投资额80.1亿元。依托莆田市工艺美术城、北高黄金珠宝产业园建设,吸纳167家荔籍工艺美术产业相关企业回荔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人员1.9万多人,年交易额达25多亿元。倡导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大力发动乡贤、爱心企业家弘扬乐善好施、尊师重教、敬老助困的传统美德和新时代文明风尚,自发成立教育、敬老等各类乡贤公益基金会139个。推动参与乡村治理。依托“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抓好基层治理阵地建设,促进乡贤融入网格,成立乡贤调委会、“乡贤诸葛会”等,充分发挥乡贤作用,积极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协助镇村干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来共收集意见建议214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弘扬引领文明风尚。充分发挥乡贤在移风易俗、家风传承上的作用,言传身教推动优良家风的传承弘扬,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额彩礼、奢靡浪费等不良现象进行劝导、教育,引导广大村民转变观念,用乡贤文化涵育文明新风,实现基层治理力量多元化。

  尊贤爱才,多维保障暖才。注重政治鼓励。通过个人自荐、乡贤推荐、主动联系等方式,发动有威望、有能力、有担当的乡贤当选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参谋建议、桥梁纽带、示范引领、资源整合等的重要作用。换届以来,共有212名乡贤推荐当选村居“两委”,推荐61名乡贤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注重氛围营造。依托130个党群服务中心(站)等打造“乡贤服务站”,依托“荔城先锋”“荔城在线”等公众号推送乡贤助力乡村振兴事迹,阅读转发量超5万人次,营造尊贤敬贤的浓厚氛围。加大对乡贤的表彰力度,推荐36人次乡贤参加“身边的榜样”、“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旨在鼓励乡贤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健全暖政策加强对外出乡贤家庭留守人员的关心和服务,组织人员定期走访外出乡贤家庭,跟踪了解外出乡贤家属生产生活情况1059次,帮助解决老人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387个,解除外出乡贤的后顾之忧。突破地域限制,借助“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平台,与广东省四会市、厦门市同安区两地行政服务中心签订异地互办协议,试行异地代收代办,提供“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等多种便利服务。

  (市委组织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