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三融双福”谋振兴 荔林水乡谱新篇

来源:涵江区白塘镇 时间:2024-06-03 17:38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今年来,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将荔林水乡田园风光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双福特色的农文旅“三融双福”融合发展之路。

一、聚焦“组织力”,党建引领强基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一是建强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引导在外流动党员返乡任职,积极参加村级党组织书记“练兵比武”活动,干部履职能力不断增强,班子战斗力有效提升。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全村划分为3个网格50个单元,成立3个网格党小组,鼓励退休党员干部、退役军人、乡贤担任党小组长和党员联系户,推动基层治理更加精细化。二是筑牢阵地。按照“一心多点”的总体思路,盘活村史馆、长者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打造多功能融合的党群服务中心。注重借势发力,积极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综治+”平台作用,联合公安、综治等区直有关部门,创新数字运用,加深对“互联网+”思维抓党建的理解和认识。三是推动共建。积极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及挂钩部门资源优势,开展“机关+农村”结对共建活动,围绕“莆阳开春”“百名组工干部进千村”等主题,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健康义诊等主题活动40余场次。争取上级、社会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村内梧梓河双福段清淤整治、滨水景观步道、景观长廊夜景灯美化工程等项目32个。

挖掘“土特产”,发挥优势增动能。坚持抓特色,树品牌,擦亮“土特产”名片,聚焦生态农业,依托文化创新,整体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是盘活“土”资源。聘请6名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专家担任科技特派员,发挥莆田学院选派乡村规划师作用,为双福村发展把脉问诊。实施乡村振兴“兴农人”计划,鼓励“莆智回归”,挖掘培育“畾农阿强”等本土人才3名,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流转100多亩土地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畾农生态园”实践基地,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绿色农业,实现四季蔬果不间断。二是做细“特”文章。以荔枝文化、“福”文化、明清古厝文化和回族文化等四个特色文化为重点,高位谋划,通过“党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享口福、享清福”双福“福文化”特色IP。双福村入选第六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三是形成“产”效益。通过鼓励、吸引在外人士流动党员回乡就业创业,打造“隐舍茶院”“听风小筑”“稻田咖啡”等网红打卡点。聚焦党建引领“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引进“深藏BLUE”“思成文旅”“福双至文化”等团队,因地制宜挖掘资源,开发运营汉服体验、画舫船、水上游船及露营煮茶等业态,推出“368双福山水宴”“小竹园”“388好再来套餐”等农家流水席和葡萄草莓采摘等特色项目,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增收约1.2万多元。

融合“农文旅”,乡村振兴见实效。坚持农文旅融合,积极拥抱新媒体、大数据,推动农文旅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扩展。一是生态旅游聚人气。以党建引领带动整体谋划产业体系,以“水上游、陆上观、田里玩”发展思路,精心打造四季旅游路线,推进“处处皆景、四季宜游”。二是央媒宣传打名气。镇村联动、党群同心,积极配合央视摄制,充分发挥央视“山水间的家”节目及多次打卡效应,向全国展现新时代“荔林水乡”巨变以及乡村振兴新成果,引起热烈反响,持续提升双福品牌效应。三是节会经济汇财气。讲好村内10株700年树龄古荔“背后故事”,连续5年举办荔枝文化节,宣传推广双福荔枝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期间,挖掘“豆丸节祭”“蔗塔纳祥”等民俗文化,吸引游客来村体验特色元宵活动。春节、元宵期间,双福村日均人流量达到近千人。2023年,双福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余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