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经开区现有流动党员1300多名,占该区党员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北岸经开区聚焦破解流动党员动态掌握难、学习落实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深入实施“六百工程”,抓紧抓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确保流动党员主题教育“全覆盖”“不漏学”“有作为”。
百个包裹心连心。为确保流动党员不漏学,北岸经开区扎实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动态信息台账,做到流动对象、流动时间、流动地点、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五个清楚”。全面推行流动党员“政治生日”制度,为当月份入党的党员寄送包含“政治生日”贺卡、理论学习书籍等在内的“红色包裹”,主动为流动党员“送学上门”。截至目前,共寄出126个“红色包裹”。
百场党课强党性。结合开展“百场微党课进基层”活动,按照“就近就便、随时随机”原则,推出一系列开放式、互动式、沉浸式的特色党课。根据流动党员特点,采取“线上”宣讲模式,举办8期“流动党员云端课堂”,流动党员、党员企业家、入党积极分子共读理论原著、共上主题党课、共谈学习体会,实现人在异地、学在一起。2023年10月16日,莆田市流动党工委、共青团莆田市委和北岸经开区党工委组织部负责人组成宣讲团,在山亭镇港里村举办“流动党员联学联动 发挥作用你我同行”读书分享会,采取“线上+线下”、“主讲+互动”等方式进行,在线参加人数近万人。坚持行前教育与返乡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全区38个流动党员驿站、6个“红色庭院”等党员教育微阵地作用,以“小板凳课堂”“团团坐”等方式,把党性教育课堂搬到党员群众家门口,累计参与人数300多人次。
百份协议激活力。北岸籍流动党员在青海省西宁市创业务工的多达50多名,2023年10月,北岸党工委组织部安排人员赴西宁市开展“两地联学联动,合力推动发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内外联动,切实把流动党员管住、管活、管好,让流动党员“安家有为”。为加强“两地联建”,北岸因地制宜、借船出海,依托全市设在全国各地的100多个驻外流动党组织和10个异地商会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签订“双向管理”协议,组织流动党员就地就近开展学习,强化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组织联动,形成双向管理、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双向互动的工作格局。
百名专员竞作为。结合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建好家乡我光彩”活动,聘请120多位知名党员企业家、党员人才担任“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专员”,目前已引回项目12个,“候鸟式”人才60多名。精心组织“返乡游子看家乡”系列活动,组织返乡流动党员企业家到莆禧古城、妈祖大爱医疗健康城、罗屿港口等红色教育教学点、改革开放桥头堡,开展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感受家乡巨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先进性意识。2023年9月27日—29日,由党员企业家牵线搭桥,在北岸创新举办“妈祖故里共欢聚·天下莆商庆团圆”中秋系列文化活动,成功引进独具北岸特色的中秋文旅品牌,为北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拓展新路。
百件实事展风采。组织开展“百名流动党员领办百件民生实事”活动,梳理医疗卫生、社会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等群众关注的问题清单,每名流动党员合理领办至少1件民生实事,累计领办实事好事120多件,开展各类公益活动45场次,筹集善款980多万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10人次。东埔镇何山村流动党员杨武强在得知家乡小学教学楼年久失修、经费不足的情况后,主动认领捐建学校公益事项,带头捐款20万元,并发动其他流动党员、乡贤筹集资金400多万元。2023年10月8日,该校师生搬进全新教学楼,舒适的课桌凳,窗明几净的教室,让师生们欣喜不已。
百企反哺助发展。发动在外创业成功的党员企业家反哺家乡、报效桑梓。东埔镇外出流动党员企业家范国忠带头回乡创业,计划在妈祖大爱健康城投资6亿元建设商业街;山亭镇流动党员陈宗兴投资4亿元创办悦海壹号大酒店,吸引了海内外宾客,促进了产业发展。近年来,北岸经开区结合总部经济区建设,创设“揭榜挂帅促振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联农带农合作共富”等流动党员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载体,积极开展“组织一批村企结对共建、投资一批产业项目、帮建一批公益设施、带回一批乡村振兴人才”等“四个一批”助力家乡发展专项行动,共引进民资回归项目70余个,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24个,总投资超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600多个,带动1200多人创业致富。
(市委组织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