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涵江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打造先锋、人才、品牌“三大矩阵”,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一、先锋矩阵聚实力。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服务力。一是聚思想。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纳入各级党组织年度培训计划。创新“党课上到群众家门口”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用群众易于接受方式开展宣讲,有效增强干部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打基础。深化“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构建175个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1091个网格党小组(党支部)、14311个单元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网格架构,织密建强基层组织体系。出台《关于常态化开展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的实施方案》,建立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预警研判、集中整顿、巩固提升“三步走”机制。建成各级党群服务中心217个,通过常态化举办各类活动,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三是强队伍。创新村级党组织书记“练兵比武”活动方式,扎实开展“练兵比武”活动,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推行“导师帮带制”,从乡镇党员领导干部、离任村主干等群体中选派121人与现任村级党组织书记结成帮带对子,帮助提高履职本领。用好用活驻村力量,出台《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管理服务工作实施细则》,建立驻村驿站,开展驻村书记“直播带货”“回村探亲”等活动,3年来,累计落实帮扶资金2.31亿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00余万元。
二、人才矩阵强动力。坚持发现、培育、使用并重,推动人才资源下沉,为实现乡村振兴添智助力。一是注重发现人才。在全市率先启动“兴农人”计划,按照个人自荐、村级推荐、乡镇评选、区级备案的方式,识别挖掘人才,在就业创业、政策扶持、推荐选拔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励乡土人才返乡干事创业。目前全区已评选五类“兴农人”253人,成功推荐2人入选创新创业全国典型。二是积极培育人才。结合10个乡镇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用为农户传授技术、讲解政策、解答难题。携手人社、职业技能院校,邀请国家一级电子商务师、非遗传承人等精英群体运用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围绕农村电商、农业生产技能等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32班次,1580多人次,实现人才服务乡村水平、农民发展致富水平双提升。三是精准使用人才。创新“流动党员直通车”做法,用活流动党员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结合开展“揭榜挂帅”促振兴行动,依托产业项目柔性引进人才、团队,推进各类资源下沉乡村振兴工作一线。积极搭建用才平台,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荔枝文化节等农产品节庆展销活动,邀请带货达人现场直播推荐特色产品,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达4.7亿元。
三、品牌矩阵激活力。坚持品牌带动,深化产学研融合,促进乡村各类产业繁荣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一是深化共建品牌。持续探索共建模式,拓展“校地共建”“村企联建”等做法,与湄职院开展校地协作,把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和科技创新植入乡村振兴沃土,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深化“机关+农村”共建机制,推动6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项目支持、认领撂荒地等方式,帮助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重难点问题。二是擦亮文旅品牌。挖掘红绿融合资源,整合统筹、科学规划,推动党员学习教育基地和乡村生态串点成线,打造白塘镇木兰溪流域农文旅产业片区、蒜溪流域侨乡特色文化区、北部山区农耕文化产业区等乡村振兴片区,用休闲、文化、体验等新功能赋能乡土资源,推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三是打响产业品牌。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突出产业兴农,有力促进农村兴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围绕重点农特产品,推出梅洋茗茶、双福荔枝、广山麻花等近百个优质品牌产品,“五彩萩芦”“我在大洋有亩田”“夹漈先生”“望江萩水”等区域公共品牌遍地开花,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