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荔城区深化全域统筹治理模式守护一方碧水

来源:荔城区委改革办 时间:2024-04-30 08:18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近年来,荔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纵深推进河湖保护和发展,加快修复荔林水乡河网持续推动河道湖泊管理保护全面提升河湖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成为全省“全域治水综合管护”典型示范区。

一、多方协作,保障水安全

(一)区镇级一线调研。开展区级河湖长联席会议,落实“区级河长一月一巡河”“镇级河长一周一巡河”工作机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区级河长,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区级“河长日”活动,带队现场一线巡河21次,协调解决问题152个。全面压紧压实各级河长巡河管河责任,2023年全区82位区、镇街行政河湖长、流域河湖长、园区河长深入一线巡河履职3251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116个。

(二)跨区域协同管护。加强跨行政区域河湖的协同管护,推进建立上下游河湖协同管护机制,“分段治”为“全域治”。分别联合城厢、涵江、秀屿开展4次跨域保护协作联合巡河活动,统筹协调解决跨区域问题6个。

(三)多部门联防联动。结合“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依托“一张图”云平台,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推进涉河领域生态问题及时、高效处置到位,已受理并处置河道生态问题16件。持续开展法院、检察院、公安、职能部门、属地政府、河长办“六方”联防联动,打造“快速立案、快速审查、快速审判”的涉河湖生态环境犯罪案件办理模式,共对生态环境问题发出检察建议书2件。

二、机制创新,做优水业态

(一)创新评比活动。按照市河长办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区级文明单位考核考核的工作要求,创新开展(内河、内湖)常态化创城红绿旗评比活动。以发现和整改河长制问题为导向,采取日常态排查、月集中评比、季综合整治措施,每月评出管护好的“红旗”河湖约10个,评出管理较差的“绿旗”河湖约10个,2023年完成评比任务,并督促镇街将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

(二)强化督导机制。全市首家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季度考核,推行“两单一通报”机制,有力推动了河湖问题快速处置办理,实现“周督查、月通报、季考核、年考评”的河湖长制新模式。

(三)健全激励机制。制定河湖长制正向激励季度考核制度,细化每一项河湖长制工作,季度对各镇街进行一次排名考核,各季度名次及分数计入年度考评分数,并对年度总考评排名靠前的镇街予以正向激励,促进河湖长制落实落深落细。

三、数字赋能,提升水环境

(一)无人机低空生态监控。开创“无人机+人工”河流巡护方式监测木兰溪流域盲区和死角,2023年60名河道专管员开展巡河超1.45万人次,实现常态化、细致化监管。

(二)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全区所有主次河道上配备了33个高清摄像头、29座水文监测站,26座水质监测站,对河道现场情况、河道水质情况、河道水位情况实时监测监控。

(三)全方位网上智能管控。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成技术先进的智慧水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直观反映河道种植、侵占河道、非法捕鱼、非法采砂、非法渔网(地笼)、污水直排以及公示牌完好程度等河湖问题,推动各级河湖长及河道专管员在线管理,实现整改销号,闭环管理。

四、共建共享,挖掘水文化

(一)治理河湖水网。推进南北洋河网水系整治,实施延寿溪东郊河、和平河、东甲河河段河道生态治理项目,2023年完成河道治理11.47公里,年度投资2.3亿元,打通河道水系,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

(二)建设示范项目。投资2亿元左右,完成西天尾北大荔林水乡、黄石镇十里梅溪等5座河湖文化公园建设,完成延寿溪(荔城段)、渠桥河等2条幸福河湖示范段建设。延寿溪幸福河湖项目成功申报水利部幸福河湖储备项目。

(三)发展水域文化。开通西天尾镇北大村、吴江村和拱辰街道东阳村“水上巴士”旅游精品线路,挖掘沿线村庄水利文化资源,规划玉湖新城夜游等业态,打造四季有花、四季常绿、成带成片的4A级水上生态旅游景区,重现“兴化古府、荔林水乡”美好风貌。

 

(荔城区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