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转变职能、服务民生、促进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持续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荔城”。
一、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一)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严格落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五级十五同”标准化要求,推动全区同一事项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积极对标对表开展优化提升。截至目前,全区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占比62.29%,“一趟不用跑”占比84.90%,“全程网办”占比75.72%,平均缩短时限比例达85.56%,电子证照应用率100%。
(二)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深入实施“一窗受理”改革,配合市中心打造市级、荔城区、城厢区等3个中心城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综合服务模式;按省审改办要求,对全区办事指南进行规范,对6个镇街、130个村居政务服务场所名称及标准进行调整和规范。
(三)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聚焦企业、公民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推出更多的“一件事”集成服务事项。对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重点围绕市场主体的企业开办、公民退休、失业等“一件事”,持续提升“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便捷度,由“多地多窗多次”转变为“一地一窗一次”。2023年1-12月,我区已在省网上办事大厅配置“一件事”套餐服务18个,共办理“一件事”套餐6438件。在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统一部署的基础上,推动37项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317项事项全市“全域通办”工作开展。与广东省四会市、厦门同安区签订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协议,建立“跨城通办”联席会议制度和沟通协同机制,实现“跨省通办”事项点对点合作。
二、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一)推行最简告知承诺制。配合市工改办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对环境影响总体可控、受疫情影响较大、就业密集型等民生相关的18大类50小类行业试行告知承诺制审批,企业当天申报即时办结。实施告知承诺制大幅减少了审批要件,精简了审批流程,通过“减”手续、降成本,努力把制度性交易成本、经营成本降到最低,助力企业纾困解难,2023年共为296个项目实施了告知承诺制。
(二)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帮代办服务。建立市、区、镇街(园区)三级联动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为重点项目提供企业注册、投资立项、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方面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有力促进了项目审批提速。今年来共帮办导办代办项目18个。
(三)落实“联审联批”服务模式。推行“联合踏勘、联审联批、马上就办”的工作机制,持续落实“联合会商、联合踏勘、联合测绘、联合图审、联合验收”的“联审联批”模式。对城市管线设施涉及挖掘道路、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大型户外广告等民生事项,实行同步会审、联合踏勘,降低审批成本,提升审批效能。全年“多评合一”项目16个、“多规合一”平台策划生成项目67个、“多测合一”项目127个、“联合踏勘”项目70个、联合验收项目39个。
三、持续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
(一)规范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各镇街按标准化建设要求,全区6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面积均在100平方米以上,配置休息桌椅、饮水机,提供复印、自助上网服务。省“五级十五同”清单涉及镇街的事项全部进驻省网上办事大厅对外公开、进驻便民服务中心(派出所事项按市公安统一要求进驻派出所分中心)办理。推动户籍业务全市通办,33项医保业务、35项不动产业务下沉镇街窗口办理。
(二)规范综合窗口设置。深入实施“一窗受理、受审分离”改革,各镇街根据辖区人口数量、事项办件量,打造“全科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和商事登记、医社保等专窗并行的服务模式。区、镇两级2397项政务服务事项月均办件量约1.3万件。
(三)持续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将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2023年6月14日,全市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现场推进会在西天尾镇便民服务中心召开,全市拟建15个标杆型便民服务中心我区占5个,已有4个镇街通过五星级标杆型便民服务中心初评;同时以拱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试点,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由区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派出,将派出所相关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拱辰便民服务中心,系全市第2家派出所事项进驻便民服务中心。
(荔城区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