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对标“千万工程” 打造“多彩”乡村——秀屿区以振兴之笔擘画乡村发展新画卷

来源:秀屿区委改革办 时间:2023-12-29 15:20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按照宜学宜业宜居思路,用好用足海洋海岛、业态生态等独特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秀屿路径”,以党建引领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多元特色产业,盘活生态资源,1镇12村省级特色试点不断拓展,3片16村市级示范基地创建持续深化,奋力跑出强村富民加速度,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2022年高分创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获评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激励县区,2023年南日岛获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

  一、党建引领,画好聚力聚能“同心圆”。一是筑牢振兴“主心骨”。深化“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依托“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大数据平台,推行数字乡村建设,构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组织架构,打造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头雁矩阵”,配套建立培训宣传、调研会商等工作推进机制,充分激发12个乡村振兴专项小组职能作用。分期分批常态化开展集中培训、专项技能培训,举办“秀屿乡村振兴大讲堂”,组织村党组织书记“练兵比武”活动9场次,支持234名现任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细化村干部教育管理监督20条措施、驻村第一书记管理7项举措,进一步锤炼“领头雁”实干本领。二是汇聚振兴“动力源”。拓展深化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政校企”“产学研”合作,成立全市首家海洋经济科创联盟,“一月一主题”常态化召开“微沙龙”活动,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推动成立秀屿平海湾双壳贝类种苗协会,同步组建协会党支部,已吸引宁波大学等72名专技人才加盟。在厦门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设立常年联系点,为辖区海洋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支持,促成 16 家企业年新增产值2.5 亿元。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24名、科技特派团队11支、科技特派法人1家下沉服务指导,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三是打开集体“增收门”。实施跨村联建工程,筛选10个中心村党委,辐射带动19个周边村连片发展,在南日岛打造国鲍荟研学基地、创建“国鲍荟”土特产品牌,在埭头镇石城村等地开工建设“安民铺”共同富裕示范区,实现抱团发展。实施富民强村工程,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82家,通过参股风电项目、参与蓝碳交易等形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创收增收,笏石镇苏塘村通过农产品生产基地每年创收近20万元,南日镇2个试点村完成全国首单村集体海洋碳汇交易、创收42万余元,东峤镇霞西村整合废转盐田开展海产养殖、增收65万元。

  二、产业先行,争做全域全速“千里马”。一是项目推动。明确“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印发《秀屿区农房建筑立面图集》,完成104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建筑风貌管控,推动平海镇上店村、月塘镇岱前村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加码发力重大项目建设,撬动更多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今年共投入3700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41个,月塘东潘滨海旅游区海岸线修复等11个项目建成投用,全球首个漂浮式风光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落地安装,6万方深海半潜养殖旅游平台“闽投秀屿1号”顺利下水,中国鲍鱼预制菜基地启动创建,秀屿区海峡两岸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小微产业园正式开工,完成农田高标准改造1.7万亩。二是集群联动。精心培育10条产业链,构建“园区为主、镇村协同”产业格局,不断壮大特色产业。注重高效渔业发展,完善集育苗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饲料开发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业态,目前全区现有海产品加工企业12家、育苗企业80多家、捕捞渔船314艘,海水养殖生产海域面积达33多万亩。紧盯优势产业,通过策划“三个一批、十二个中心”,加快全要素保障,推动银饰珠宝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现有149家生产加工企业、186家商贸批发企业入驻,培育了“七度银匠世家”“金师傅珠宝”等一批代表性知名品牌,2023年上塘珠宝城通过“中国银饰之都”称号复评,并完成“印象上塘”商标注册。三是龙头带动。立足现有农业产业基础,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储备库”,以龙头引领带动产业全面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2023年海发水产作为全省唯一水产企业获评全国首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汇丰食品创成国家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扩大企业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现有11家企业创建了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共有12个农产品取得无公害产品认证、1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三、治理为要,夯实基层基础“压舱石”。一是突出治理效能。立足镇村实际、治理需求,完善1375个网格、16488个单元建设,配备网格长1276名、单元长15062名,建立网格党支部46个、单元党小组10481个,选配党员楼栋长125名,党员联系户3041个、党员先锋岗237个,打造“区—镇—村—网格—单元”五级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基层综合治理“1+8”三年提升行动,建立“一日一报告、一周一通报、一旬一调度、一月一运用”“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全覆盖打造村民议事厅、乡贤调委会、会商研判室“一厅一会一室”,筛选12个村试点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小微权力清单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二是突出乡风文明。深化移风易俗,开展普法等宣传活动50多场,组织志愿实践1000多场,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50多场,持续推进“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等典型培育,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创建,通过用“开门办党课”“‘祠堂、庙堂和教堂’三堂变文明殿堂”等形式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推动东庄镇获评全国文明乡镇,埭头镇、东峤镇、东庄镇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笏石镇苏塘村、东庄镇锦山村等14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三是突出生态宜居。聚力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三大治水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木兰溪土海出口断面水质为Ⅳ类、达到水功能区要求,顶社河水质连续19个季度稳定消除黑臭,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断提高,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近岸海域国省控点位水质优良比例连续3年保持100%。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打造乡村“小景点”扮靓人居环境底色为切入点,创建“五个美丽”529个、“绿盈乡村”129个,助推笏石镇、埭头镇、南日镇9个村上榜全市高级版“绿盈乡村”。

  (秀屿区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