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秀屿区立足新时代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优化诉讼服务体验、促进纠纷多元化解、提高审判质效等方面下功夫,完善“三三制”,搭好“守护桥”,走出“新枫采”,切实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
一、以“强基固本”为核心,强化“三项赋能”。持续推动法庭干警解放思想、提振精神、实干担当,为建设新时代人民法庭锻造中坚力量。一是党建引领,政治赋能。发扬“支部建在庭上”优良传统,调整优化3个人民法庭党组织设置,推进人民法庭所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内容,利用学习强国、福建干部网络学院、“闽法问道”、“闽法课堂”等平台,以“三会一课”、专题党课、交流研讨等形式,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锻造一支忠诚干净勇为担当的法庭队伍。在湄洲法庭建设莆田生态司法展示馆,充分展示法院生态司法保护成果,获得省高院和海峡两岸司法论坛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二是优化配置,专业赋能。深化繁简分流,实行“1+1+1”团队办案模式,组建2个繁案审判团队、5个速裁审判团队,按照案件类型将调解、司法确认、简单案件、复杂案件、重大疑难案件等分类办理,最大限度利用好4个法庭自身“分调裁”优势,促进审判执行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共审结各类案件2135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82.9%,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压缩至45天以下。三是基层历练,实践赋能。把基层法庭作为培育青年干警大熔炉,鼓励新进人员下沉锻炼,共选派8名干警到法庭轮岗交流。搭建结对帮带平台,通过“带、教、帮、练”方式,组织旁听法官庭审、审核或抽查裁判文书等活动,面对面传授办案方法和技巧,促进优秀青年人才在办大案、处急事、破难题中摔打历练、增长才干,提升庭审驾驭、文书写作等能力。今年以来,共有3人被录用为聘用制书记员。
二、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实施“三大行动”。坚持把能动司法贯穿法院工作始终,实施“310”行动(即10项重点工作行动、10项创新措施和10项暖警措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10项重点工作”行动。围绕提升审执质效、清理长期未结案件、推进妈祖文化与法院文化融合发展等10项重点工作,坚定不移提升便民利民服务质效,持续深化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大力推行在线诉讼服务,努力实现涉诉群众“最多跑一次、最好不要跑”目标。今年以来,4个法庭网上立案1046件,网上调解、开庭84件,电子送达法律文书1544件次,上门立案、调解3件,巡回开庭8件。二是实施“10大创新亮点”行动。以点带面培育司法品牌,推进埭头“5+2调解中心”、忠门“党建+党员法官工作室”、湄洲“景区党员法官工作室”、南日港南“综治+党员法官工作室”等品牌升级,组织法官定期驻点值班并开展普法、释法答疑等活动。同时,根据法庭辖区群众劳作务工特点,开设“假日法庭”“午间法庭”“夜间法庭”10多次,为群众提供暖心便捷司法举措,增强司法服务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对法庭工作认同感。今年以来,法官工作室提供法律咨询20余人次。三是实施“10大暖警工程”行动。强化一线干警职业保障,及时办理法庭干警法官入额、等级晋升、转正录用等5人次。加强人文关怀,组织疗休养、体检、心理健康疏导、青年干警联谊、团建等活动,走访慰问驻村、伤病、困难干警3人次,为生活困难生病住院干警及时申报补助3000元,提升干警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三、以“多元解纷”为支点,突出“三个维度”。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发挥专业优势,用好联动化解、源头防范、法律服务三项举措,大力推动司法资源延伸至基层治理最末端。一是联动化解拓“广度”。吸纳人大代表、人民调解员、村干部、乡贤、法律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参与诉调对接,促进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有机融合,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最大化,已聘任特邀调解员2名。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挂牌成立6个诉非联动工作站,入驻12个“综治+”、4个“党建+”中心,构建多元互动的诉前调解网络。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分流化解各类纠纷201件,司法确认调解协议10件,切实减轻群众诉累,有效节约司法资源。二是源头防范求“准度”。发挥人民法庭贴近基层、服务基层优势,主动与区委区政府、乡镇以及村民议事厅沟通联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加强征地拆迁、涉农利益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纠纷领域预警监测,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变管理为治理,变封堵为疏导。同时,发挥司法建议直达“病灶”作用,及时向相关行业、单位和乡镇发送司法建议3份,帮助有关部门堵塞管理漏洞。三是法律服务有“温度”。组织员额法官定期走访下辖海岛乡镇,为社区调解员、渔业协会等基层自治力量普法授课。定期向社区、司法所寄送“案件通报”,为渔业生产性事故处置、村规民约修订等提供法律服务。深入推进“三官一律”进网格、进村居,派出10名法官(助理)开展挂钩服务94人次,联合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包片民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调处邻里、家事、土地等矛盾纠纷调解5件次。选派4名干警任辖区4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上好“开学第一课”,以模拟法庭、法治课等形式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10余场次,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秀屿区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