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紧扣“两个健康”主题,以商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增强商会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不断扩大商会组织有效覆盖,推动商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区7个镇(街道)均组建商会组织,吸收会员971名,成为我市第一个实现镇(街道)商会成立和依法登记全覆盖的县区。
一、答好“政治卷”,点亮指引民营经济的“灯塔”。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领导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是安装“导航仪”。充分发挥商会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区工商联(总商会)换届为契机,选举一批“三强一好”民营经济人士担任新一届工商联(总商会)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商会队员结构。开展“商会组织建设年”活动,把乡镇(街道)商会成立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四抓四确保”工作机制,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逐步实现全区镇(街道)商会组织全覆盖。二是把好“方向盘”。将商会打造成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建立区工商联(总商会)兼职副主席(副会长)轮值制度,以思想政治教育、经济讲座、法律沙龙、企业座谈等形式,帮助民营企业家提振发展信心。2022年以来,共开展企业宣讲活动6场次,组织“党外人士和统战干部”培训班1期,组织“产业赋能 助力升级”企业论坛1期,组织30名民营企业负责人走进华为开展“智改数转”考察活动。三是规划“路线图”。坚持抓党建促发展,铺开民营经济党建“路线图”。邀请商会党员代表参加工商联主题党日、专题党课、宣讲报告等活动,提升会员企业党组织的党建水平。2022年,选派新一轮29名机关党员干部到47家两新组织挂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为期三年,协助企业解决党建规范、政策申报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全区商会会员企业共组建单独党支部62个、联合支部33个。
二、答好“发展卷”,甘当护航民营经济的“卫士”。充分发挥工商联(总商会)联系广泛的优势,搭建平台载体,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建言献策为企“谋”。建立政企恳谈会、企业家季谈会制度,充分发挥商会政企沟通“连心桥”作用,做到上情下达、下请上传。2022年区工商联(总商会)换届以来,共举办企业家座谈会5场,协调解决了26个问题,收集意见、建议46条。调动会员中的“两代表一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撰写了《关于促进城厢区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等人大议案5份、政协提案17份,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二是筑巢引凤为企“招”。实施在外民营企业家“回归工程”,积极参加北京、浙江、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各类招商引资推介会、恳谈会等,目前已引回企业2家,对接5个项目,引进洽谈项目12个。抓住会员在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还乡之际,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参观考察等形式,引导会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寻找项目、联络客商、开展项目前期沟通,为全区优势产业强链补链作出积极贡献。三是纾困解难为企“忧”。常态化开展走访企业活动,深入100多家会员企业,帮助解决融资、人才、维权、经贸交流等方面的需求。如区工商联(总商会)联合区检察院推动涉案企业合规工作,目前已为7家企业争取合规处理,推进企业合规改革;区金融办通过省“金服云”平台为企业申请纾困贷,累计为近400家企业提供11.82亿元信贷支持。
三、答好“服务卷”,厚植滋育民营经济的“沃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真心为民营企业服务,真正把城厢打造成投资洼地和兴业沃土。一是提供“主动式”服务。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总链长,组建鞋服、工艺美术等十条产业链工作专班,14名区领导担任专班组长、副组长,主动靠前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加快发展。同时,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推动全区25名处级领导干部与134家民营企业建立联系,指导企业开展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相关工作,牵头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营造亲商重商的浓厚氛围。二是出台“组合式”政策。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加大民营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梯度培育中小微企业。每年度安排区财政资金超5000万元,帮助企业实施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全市首家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为企业、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务,促成兴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与20多家民营企业签约授信近10亿元。三是推行“一站式”体验。持续优化涉企政务服务,实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推行“一件事”集成套餐、行业综合许可联办服务,实行并联审批,实现多证联办。打造“惠企资金直达平台”,变“有申可享”为“免申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实现惠企资金一站式、无障碍直通企业。截至目前,平台共上线政策条款177项,注册企业数1477家,成功兑现惠企资金14509万元。
(城厢区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