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定模式、试点先行、整区推进”的思路,城厢区探索形成了“区级主导、镇街主责、村居主体、群众参与、长效管理”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目前已完成相关投资约5.6亿元,建设污水管网2054.3公里、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设施24座、污水提升泵站12座,新建或改造三格化粪池19749户,实现了辖区93个村(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设备全覆盖,有力推动了木兰溪水质稳步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一、因地制宜,走好污水治理“三步棋”。一是走好设计方案优化棋。成立村级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指挥部,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并根据各村实际对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调整优化,比如华亭镇五云村,结合该村实际,将厨房污水与卫生间污水隔开导入三格化粪池,即设置一个格栅池再倒入三格化粪池,从而避免卫生间的臭气倒流到厨房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使得处理工艺更加细致、科学、合理。二是走好物资保管调配棋。由镇政府招标办、城投公司等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集中采购。由村监会、老协会等联合成立材料保管组,负责材料日常保管供应,做好“日入库、日出库”材料清单,确保所有工程材料进出及结存数据的正确无误,有力推动了内控管理提质增效。三是走好质量监管强化棋。实行三级监管,区一级抽调多部门全程参与设计、施工、监管、验收等环节。镇级成立镇污水办,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监督。村级充分发挥民间监理作用,成立村质量监管及现场施工协调小组,包括2名村委和3名乡贤,对管道设计、按图放样、工程质量和进度等进行现场监管,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同时抽调3名村两委,配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进行拍照留痕,做好内页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
二、群策群力,做到污水建设“四参与”。一是群众参与规划设计。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施工方案均按照村委会集中讨论、公开公示等程序确定。积极发动群众全程参与排查摸底和方案设计等工作,全方位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争取获得村民得充分肯定和支持。二是群众参与矛盾化解。积极发动村党员干部、老人协会成员、村民代表成立矛盾纠纷化解小组、施工监督小组等,全程监督施工,及时化解施工过程个别阻工问题。比如,华亭镇五云村当时有几户村民对工程建设不支持,有抵触心理,村里老人协会就多次到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说道“什么都可以留下,就是污水不能留下”,话语朴实而有力,最后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村污水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三是群众参与投工投劳。充分发动当地能工巧匠投工投劳,参与支持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施工建设,营造全民共同关注、高度重视、齐心协力治理污水的良好氛围。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和民心工程。以村为建设主体,公开招标定施工队,积极动员建设单位就地组建班组,让更多村民有机会加入。根据现场反馈,本村村民约占施工人员数量的一半,既有效解决了用工问题,又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四是群众参与质量监管。组织开展“随手拍”活动,鼓励群众随时发现和提出问题,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扎实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同事聘请一名村级巡查员负责村级管网日常检修,确保管网、收集池、泵机的正常使用,推动运行管理常态长效。
三、多措并举,落实污水监管“五措施”。一是试行征收污水运维费。在全市率先制定《城厢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20- 2030年)》试行按照每户每年20元的标准收取污水处理费,资金用于日常污水管网维护管理支出,并严格落实“一事一议、专款专用”,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确保农村污水收集工程共建共享共同维护。二是搭建智慧监管平台。依托城厢区水投公司,建立农村污水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一镇一图”电子化档案,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模式,实时监控收集池、多级提升泵站、一体化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当设备运行故障、数据出现异常,会立即发送预警信息到运维人员手机APP上,第一时间予以反馈、解决,大大改善运维工作效率,实现从“末端监测”向“全程监管”转变。三是建立村界水质监测点。为落实村与村河道交界断面水质监测,在各镇(街)各村居交界断面共设置100个监测点位并每月一次监测,及时掌握各村的河道水质,并以水质倒查各村的污水是否应收尽收到位,做到追根溯源,分清责任,对症下药,及时整改。四是建立四级运维责任机制。维护管理实行“建管一体、分级负责、费用包干”的方式,形成“一级管到镇、二级管到村、三级管到户、四级管到房”的四级管网分级负责的闭环治污新格局。区级依托区水投公司,负责从区到镇一级主干管和市政污水干管上的污水提升泵站进行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包干;镇(街)负责从镇到村二级干管及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日常巡查、统一运行和维护管理,费用包干;村(居)负责从村到户、到收集管三级管网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包干;农户自行负责管护三格化粪池到房间的四级“户管”(含三格化粪池、格栅池、厌氧池),维修费用户自理。五是健全考评奖惩机制。坚持“以水质论英雄”,按月开展全区农村污水治理项目运维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建立终端水质考核机制,对各村收集终端(提升至市政管网的收集池)的出水浓度进行每月不少于1次的监测,结果定期通报。建立污水量考核机制,根据每村常住人口测算其污水量,考核其是否做到应收尽收。建立运营维护费用包干考核机制,采取运营维护“费用包干、超支自筹、节余滚存”的办法,综合考评各镇(街)对管网、收集池、泵站巡查排查和管理水平,由城厢区生态环境局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扣减当月的补助经费,年末补助资金结余即转为下年度叠加运营补助经费,纳入村财规范管理,若存在缺口则由各级自筹解决,由此激发人人爱护、保护污水设施的意识,健全“人人有责,破坏、损坏负责”的保护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巡查人员履职情况、工作绩效的考核、监督,从运营维护费用节余部分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巡查人员,对群众举报的履职不到位且核查属实的巡查人员,按规定扣发年底绩效,由此充分调动巡查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城厢区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