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荔城区黄石镇始终把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头等大事来抓,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持续推动黄石生态振兴迈上新的台阶。
一、做足“水”文章,答好生态答卷。荔城区黄石镇地处木兰溪下游,十里水乡,近年来,黄石镇坚持以水为魂、以水为脉、以水为媒,落实“河长制”责任、开展河流整治、加快水利项目建设,写好生态建设“水文章”。一是落实“河长制”责任。率先在全区推进河长制标准化建设,新建河长制办公室面积约300平方米,投资70多万元,补充完善河长办公室硬、软件设施,为河长制工作开展提供场所保障。全镇配备镇级河长13人、河道专管员14人,形成覆盖全镇的河长制工作网络。落实专管员一天一巡查、河长一周一巡查等制度,镇主要领导深入上级督办案件、水质监测断面、排污源头企业等重要部位,一线督办,解决实际问题。2023年,黄石镇巡河上报河长云平台问题3696件,整改率为99.5%。二是全力整治入河排污口。持续开展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专项行动,共排查入河排污口1485个。落实“一口一策”,建立排污口排查整治台账,通过接入污水管网或临时消纳等方式,已全部整治完成。对水质不稳定的东郊河、洋埕河、和平河沿线涉及村庄的入河排污口、畜禽养殖、涉水散乱污企业进行全面再排查再整治。三是加快水利项目建设。2022年以来,黄石镇在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黄石镇为建设单位的东郊河下游河道整治(4.22公里)、易涝点西洪、桥兜河道整治(7.15公里)、天马西吴沟整治(1公里)、新建福厦铁路荔城段防洪补救工程(2.3公里)等6个项目顺利实施,“蓝色海湾”木兰溪入海口生态修复进入扫尾验收;以区为业主的南洋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实施,已完成河道综合整治33.44公里,剩余的3.08公里也将在今年底全部完成,从而将实现全镇主要河道整治的全覆盖,有力推动水质的提升和河道防洪灌溉功能的发挥。
二、做足“人”文章,改善人居环境。黄石镇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始终做足“人”的文章,激活内生动力。通过全面实施“一革命四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实现村庄“净化、序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留住乡愁乡情乡韵。一是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坚持把户厕改造工作作为全镇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集中力量狠抓落实。自2018年以来,全镇共完成户厕改造980户,新建重建公厕50座,确保每个村居都有一座以上公厕。二是开展垃圾治理行动,按照“陈年垃圾全部清理,现有垃圾日产日清,城乡一体全域覆盖,运营监管各负其责,城乡环境常态保洁”的标准,每个村庄配备1名卫生监督员、每500人至少配备1名卫生保洁员,每500人配备一个2立方钩臂式垃圾箱,全面推行密闭、环保、高效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已完成垃圾分类屋建设38座,配套垃圾分类桶962个。三是实施污水治理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源头导向,加快农村生活污水项目进度。截至目前全镇完成农村污水整治PPP项目建设36个村居,完成主管道埋设约240千米、化粪池接主管网埋设约237千米;完成处理站3座(海滨处理站、遮浪处理站、东山处理站),泵站已施工完成111座;三格式化粪池累计完成并回填17578户;开展村居内接管工作,已完成18790户。为了确保农村污水收集全覆盖,继续实施农村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分两期实施,截至目前,治理工程(一期)已完成主管网铺设38557.4米、支管17013.5米、接户管162542米,新建提升泵站13座,隔油池3084个,将4570户的污水纳入污水管网。四是加快农房整治,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提升农村房屋设计建造和质量监管水平,2020年政府出资整治365栋,2021年动员有经济基础的业主对裸房进行整治,2021年至今共整治285栋,切实增加了农民的生活幸福感。五是推进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六清”工作,对生活垃圾和日常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完善村规民约,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对房前屋后进行全面清扫,确保村容村貌干净清洁。加快县道X205黄平线黄石段提升改造工程路线,目前完成雨水管道3.5公里、污水管道1.4公里,雨水收集口198座,部分路面已完成浇筑,项目正持续推进中。深化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护栏安装956米、路面修复4423.7平方米。
三、做足“村”文章,推动乡村振兴。今年来,黄石镇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好经验,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探索“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扮“靓”乡村振兴颜值。一是惠下村先后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党员示范户”、“最美系列”等评选活动,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契机,开展“六清”行动,持续抓好土东河和和平河“两河”整治,村主干道硬化率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二是江东村深度挖掘梅妃文化、戚继光红色文化、莆仙戏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发展乡村旅游,建好相关配套设施,如梅妃广场、公交站、水利配套项目工程、旅游公厕、立面改造、崇祯书院、浦口宫休闲广场等等。着力于打造“一街、十里水乡、百亩梅花林、千年古村落”的梅妃文化景观群;三是华堤村全力打造生态休闲农业采摘园、梦香园农家乐、美人湖(五里港堤)水上乐园三大集体产业,积极发展集农业种植、瓜果采摘、垂钓观光、科普推广、农产品展示销售、农家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形态,2021年,华堤村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高级版“绿盈乡村”名单。
(荔城区委改革办)
2023年以来,荔城区黄石镇始终把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头等大事来抓,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持续推动黄石生态振兴迈上新的台阶。
一、做足“水”文章,答好生态答卷。荔城区黄石镇地处木兰溪下游,十里水乡,近年来,黄石镇坚持以水为魂、以水为脉、以水为媒,落实“河长制”责任、开展河流整治、加快水利项目建设,写好生态建设“水文章”。一是落实“河长制”责任。率先在全区推进河长制标准化建设,新建河长制办公室面积约300平方米,投资70多万元,补充完善河长办公室硬、软件设施,为河长制工作开展提供场所保障。全镇配备镇级河长13人、河道专管员14人,形成覆盖全镇的河长制工作网络。落实专管员一天一巡查、河长一周一巡查等制度,镇主要领导深入上级督办案件、水质监测断面、排污源头企业等重要部位,一线督办,解决实际问题。2023年,黄石镇巡河上报河长云平台问题3696件,整改率为99.5%。二是全力整治入河排污口。持续开展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专项行动,共排查入河排污口1485个。落实“一口一策”,建立排污口排查整治台账,通过接入污水管网或临时消纳等方式,已全部整治完成。对水质不稳定的东郊河、洋埕河、和平河沿线涉及村庄的入河排污口、畜禽养殖、涉水散乱污企业进行全面再排查再整治。三是加快水利项目建设。2022年以来,黄石镇在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黄石镇为建设单位的东郊河下游河道整治(4.22公里)、易涝点西洪、桥兜河道整治(7.15公里)、天马西吴沟整治(1公里)、新建福厦铁路荔城段防洪补救工程(2.3公里)等6个项目顺利实施,“蓝色海湾”木兰溪入海口生态修复进入扫尾验收;以区为业主的南洋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实施,已完成河道综合整治33.44公里,剩余的3.08公里也将在今年底全部完成,从而将实现全镇主要河道整治的全覆盖,有力推动水质的提升和河道防洪灌溉功能的发挥。
二、做足“人”文章,改善人居环境。黄石镇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始终做足“人”的文章,激活内生动力。通过全面实施“一革命四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实现村庄“净化、序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留住乡愁乡情乡韵。一是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坚持把户厕改造工作作为全镇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集中力量狠抓落实。自2018年以来,全镇共完成户厕改造980户,新建重建公厕50座,确保每个村居都有一座以上公厕。二是开展垃圾治理行动,按照“陈年垃圾全部清理,现有垃圾日产日清,城乡一体全域覆盖,运营监管各负其责,城乡环境常态保洁”的标准,每个村庄配备1名卫生监督员、每500人至少配备1名卫生保洁员,每500人配备一个2立方钩臂式垃圾箱,全面推行密闭、环保、高效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已完成垃圾分类屋建设38座,配套垃圾分类桶962个。三是实施污水治理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源头导向,加快农村生活污水项目进度。截至目前全镇完成农村污水整治PPP项目建设36个村居,完成主管道埋设约240千米、化粪池接主管网埋设约237千米;完成处理站3座(海滨处理站、遮浪处理站、东山处理站),泵站已施工完成111座;三格式化粪池累计完成并回填17578户;开展村居内接管工作,已完成18790户。为了确保农村污水收集全覆盖,继续实施农村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分两期实施,截至目前,治理工程(一期)已完成主管网铺设38557.4米、支管17013.5米、接户管162542米,新建提升泵站13座,隔油池3084个,将4570户的污水纳入污水管网。四是加快农房整治,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提升农村房屋设计建造和质量监管水平,2020年政府出资整治365栋,2021年动员有经济基础的业主对裸房进行整治,2021年至今共整治285栋,切实增加了农民的生活幸福感。五是推进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六清”工作,对生活垃圾和日常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完善村规民约,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对房前屋后进行全面清扫,确保村容村貌干净清洁。加快县道X205黄平线黄石段提升改造工程路线,目前完成雨水管道3.5公里、污水管道1.4公里,雨水收集口198座,部分路面已完成浇筑,项目正持续推进中。深化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护栏安装956米、路面修复4423.7平方米。
三、做足“村”文章,推动乡村振兴。今年来,黄石镇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好经验,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探索“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扮“靓”乡村振兴颜值。一是惠下村先后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党员示范户”、“最美系列”等评选活动,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契机,开展“六清”行动,持续抓好土东河和和平河“两河”整治,村主干道硬化率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二是江东村深度挖掘梅妃文化、戚继光红色文化、莆仙戏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发展乡村旅游,建好相关配套设施,如梅妃广场、公交站、水利配套项目工程、旅游公厕、立面改造、崇祯书院、浦口宫休闲广场等等。着力于打造“一街、十里水乡、百亩梅花林、千年古村落”的梅妃文化景观群;三是华堤村全力打造生态休闲农业采摘园、梦香园农家乐、美人湖(五里港堤)水上乐园三大集体产业,积极发展集农业种植、瓜果采摘、垂钓观光、科普推广、农产品展示销售、农家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形态,2021年,华堤村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高级版“绿盈乡村”名单。
(荔城区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