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党建赋能 乡贤释能——秀屿区推行“党建+乡贤”模式力促乡村振兴出成效

来源:秀屿区委改革办 时间:2023-11-15 11:07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近年来,秀屿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情为纽带,突出抓好贤心回聚、贤智回归、贤能回释,不断激发乡贤活力、汇集乡贤力量,引导和支持乡贤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引领乡风文明、投身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绘就乡村善治新画卷。

  一、抓关键、强引领,推动贤心回聚。坚持用乡音叙情、用乡情聚心,深入挖掘乡贤资源,发挥党组织搭台聚贤作用,推动各类乡贤成为家乡发展“贤外助”。一是深入摸底聚贤。镇村党组织联动,摸清贤达人士明细,将有威望的退休干部、有声望的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有才能的技术专家、有知识的高知分子、有德行的企业家等秀屿籍优秀人才,纳入乡贤库,建立“一对一”“一对多”挂钩联系机制,实现动态管理、常态联系,增强归属感。现有登记在册乡贤3278名。发挥东庄镇“民营医院之乡”、藏富于民优势,建立“东庄乡贤”人才库,每名镇村干部挂钩2-3名乡贤,通过入户访、线上联等方式,与160余名民营企业家等加强日常联系,激发爱乡热情。二是成立商会引贤。凝集各镇乡贤,成立镇级商会6家,单独组建党支部2家,500个企业成为会员单位,既搭起助企互益协作“大家庭”,又架起乡贤反哺家乡“连心桥”。鼓励埭头镇商会党支部推行“党建搭台、商会唱戏、党员参与”联动模式,开展支部联建共建、轮值会长会议、会员座谈交流、企业联谊观摩、家乡公益反哺等活动,将33个企业会员、632名个人会员凝聚起来,做到与家乡人民同心、与家乡发展同向。商会荣获中国AAAA级社会组织、福建省“四好”商会、秀屿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三是拓宽渠道留贤。积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重点聚焦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本乡本土大学生等回归新乡贤,通过村级组织换届,遴选38名政治可靠、思维灵活、敢闯敢干、具备特长的“乡贤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提升村级基层治理能力。创新“五社联动”,发挥社区党支部引领作用,联动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及社区自治组织,举办睦邻点手工课堂、乐学堂等“一老一小”活动300余场,服务2400余人次。

  二、搭平台、建机制,推动贤智回归。利用乡贤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建立完善“贤调”路径,运用“贤治”助力基层治理。一是成立乡贤调委会。依托14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一室一厅一会”(会商研判室、村民议事厅、乡贤调委会),3425名热心调解事业的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商业人士等加入乡贤调委会,以乡贤评理、村民评议、道德评判的“三评”模式,推动化解邻里纠纷、信访积案。在埭头镇打造“两厅一会一室”,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带动1217名乡贤担任评理员,参与化解矛盾纠纷330多起,相关做法在全区复制推广。二是聘任公职评理员。向在外公职人员“借能”,引导在外公职人员通过线上会商、电话调解、假期座谈等形式,以“亲缘”调解参与家乡矛盾纠纷化解。推行驻村联户活动,推动391名镇干部下村评理、入户议事,开展“围炉夜话”“乡村夜话”,疏通群众思想、讲透法规政策。对接邀请9名平海籍在榕公职人员,为家乡事业、纠纷化解建言献策、献计出力,带动市区两级68名公职人员评聘评理员、调解员,助力化解168起信访积案。三是招引振兴智囊团。推行导师帮带制,采取组织指定、个人申请等方式,甄选37名乡贤担任新任干部“导师”、乡村发展“顾问”、村级“兼职”委员,充实乡村振兴“智囊团”。紧扣春节、清明、端午等重要节日返乡契机,组织返乡乡贤、企业家代表等开展座谈会、乡村振兴实绩观摩活动,为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提供建议。在月塘镇试点建立“135”机制,通过选聘11名乡贤担任“兼职”委员,在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任务中,担任方针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居发展指导员、廉洁作风监督员、文明乡风倡导员等“五大员”,凝聚乡贤智慧力量。

  三、出实招、增动能,推动贤能回释。集聚乡贤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资源,将乡贤在外干事创业成就“嫁接”到秀屿乡村振兴事业,集众智、聚众力、促发展,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一是资金反哺惠民生。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利用春节、中秋等乡贤返乡时机,召开乡贤茶话会、恳谈会,凝聚各方力量,引导乡贤领办民生实事好事,切实提升民生福祉。已累计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各村产业发展、奖教助学、扶弱帮困、改善村容村貌等,惠及困难群众等1200余人。东庄镇苏家庄中心村党委利用3个联建村地缘近、人缘亲、文缘深优势,集合乡贤资源,召开“三苏捐资助学造福桑梓”恳谈会,筹集368万元,兴建苏厝小学等民生项目。二是项目回建促增收。策划开展“访乡贤、谋发展”系列活动,在深圳、东莞、杭州等地成立5个异地乡贤联络站,加强在外乡贤联系互动,引导乡贤为秀屿发展牵线搭桥。持续优化乡贤投资环境,鼓励在外乡贤返乡创业,邀请乡贤积极担任镇村“招商大使”、发展顾问,建立“乡贤投资、集体发力、群众参与”模式,已动员37名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创办社会服务机构等,提供就地务工岗位120个。三是产业提升助发展。充分利用秀屿区健康产业、银饰加工、海产养殖、电商平台、山海旅游等特色产业优势,引导乡贤将自身发展与乡村发展融合起来,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新活力”。擦亮南日镇“和美海岛”名片,不断做优海岛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吸引博主“小渔哥”返乡创业,打造海边图书馆民宿,推荐山海特色文旅路线,创立“不等屿”环保公益组织,积极推动成立秀屿区民宿协会,南日镇40家特色民宿纳入管理,累计吸引游客3万人次,带动群众就业300余人。

  (秀屿区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