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木兰溪“源”党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 --仙游县扎实推进木兰溪源头保护与发展

来源:仙游县委改革办 时间:2023-07-17 10:18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木兰溪发源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仙西村与西苑仙山村、仙东村合称仙游山,组成源头村落。近年来,仙游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高度重视对木兰溪源头的保护与发展,成立仙游山中心村党委,在木兰溪源头创新实施“源党建”工程,激活红色引擎,赋能乡村振兴,以党员带头示范,推动全民参与共治,让党建“红”、生态“绿”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至目前,源头村落村集体经济年增收已超20万元,存款逾260多万元,成功摘掉“空壳村、薄弱村”帽子。

  一、坚持“思源”增定力,全民参与守护源头

  将党的建设与绿色发展一体化推进,“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有效保障源头生态环境。

  一是筑牢“红”屏障。深化“党建+”工程,党委靠前指挥、支部示范引领、党员冲锋在前,发动560余名党员群众先后捐资近500万元,自发植造“清源林”“思源林”等红色生态林38亩,不断促进党建工作与木兰溪源头保护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二是培育“联”动力。由仙游县仙西村党支部与德化县国有生态林场党支部开展“跨县结对共建 共保边界稳定”党建联创活动,双方建立“边际共建联席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组建边际联合巡逻队伍,常态化开展保护区巡防工作,有效保障源头生态环境。

  三是引领“绿”思潮。建设木兰溪源环境教育基地,全方位展示近20年来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的系列成果,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理木兰溪理念,平均每年吸引60余家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2000多名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开展团建、“主题党日”等活动。

  二、坚持“护源”聚合力,全员治河涵养净水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全力打造一支木兰溪源环保铁军。

  一是常态化巡河。成立以党员为主体的河道巡查网格队伍,整合各河段长、包村工作队、河道专管员、护林员、巾帼志愿者等队伍,实现“七位一体”共管共治。今年以来,对河岸周边环境、河道卫生、入河排污口等开展全线巡查180余人次,建立巡河台账,发现并整改销号各类问题30余个。

  二是铁腕化护河。“源党建”激发党支部活力,党员争当“保护母亲河”的“领头羊”,持续开展“六清六化”行动,带动群众群策群力参与治水护水,控源截污,加大源头的污水治理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执法2次,关闭拆除畜禽养殖场3户;重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西苑、凤山污水管网试点村项目建设。

  三是智慧化管河。将党建工作融入源头环境保护、生态治理、文化科普、志愿服务中,建设“智慧源头”,设置监测站点13个、监测项目27项,平均每日采集数据300余条,对水位、水质、空气质量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搭建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反馈调控、工程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木兰溪源智能生态管理系统,打造智能化管河、信息化管人、流程化管事“三管齐下”的治理模式。

  三、坚持“培源”强动力,全新思路孕育沃土

  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开新思路,开创新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

  一是“土”产品蹚出致富路。多渠道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形成以油茶、生态稻米、高山红茶、苦笋、食用菌、莲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开发培育“仙苑有礼”旅游伴手礼系列产品,推动“党建红”与“产业兴”交相辉映,特色产业年产值已近4000万元。

  二是“仙”文化撬动旅游热。依托丰富而独特的仙游文化资源,挖掘源头文化、名人文化、神仙文化、知青文化、乡村文化、打虎文化、银矿文化等木兰溪源“七大文化”,筹备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及金牌旅游村,通过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与康养旅游结合,整合周边仙水洋、刺刀峡谷等旅游资源,坚持点线面融合发展,促进康养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已广泛征集文旅招商项目信息7条,意向投资金额2.7亿。

  三是“善”风尚引领新乡风。成立木兰溪源流文化研究会,探索“支部+基金会”模式,筹建助学基金39.5万元,通过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教育提质增效,全面营造奖教助学正能量;开展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主题活动,以文明新风弘扬好、共治共建成效好等“六好六无”为标准,表彰授牌源头村落109户星级家庭,以良好党风带乡风促民风。

  四、坚持“拓源”添活力,全面发展绘就新景

  结合“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探索“源党建”乡村治理新模式,实现群众安居乐享生态红利。

  一是疏通脉络,激发源头“活力”。依托全市“一张图”,健全完善“乡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末端组织体系建设,在仙游山划分10个网格37个单元,把党建引领治理延伸至最末端,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西苑乡仙西村已获评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是完善设施,涵养源头“气质”。坚持支部领办、书记负责,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着力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仙竹-仙山12.6公里的道路拓宽硬化、小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等民生工程;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和老人活动中心,完成公益性事业新装路灯工程,点亮源头三个山村的夜幕,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

  三是筹建展馆,丰富源头“内涵”。筹建源头红色馆、党建馆,通过高科技裸眼VR方式,将仙游党史以及中国抗战著名桥段以现场互动体验方式予以展示,建设木兰溪“源党建”体验馆,把木兰溪源头打造成生态治理、环境科普和乡村旅游的结合体,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转化的生动样板。

  (仙游县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