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秀屿区深入挖掘整合辖区内独特的革命传统、生态文明、临港产业、人文风俗等资源优势,突出“一点一特色、一线一风采”,以新建、改造、阵地共享等方式,深度开发打造“五彩”教育基地48个,推动党员教育出彩出效。
一是串联革命红色基地。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挖掘4个老区镇、82个老区村历史底蕴,深入整理解放我市第一面红旗诞生地、南日闽中海上游击队抗日据点、我市沿海工农红军革命斗争历史等素材,突出历史原味,将10处革命旧址串点成线,打造东峤镇“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三座厝—盐民学校旧址”、南日镇“南日岛烈士纪念碑—海防尖兵连史馆—九重山战地公园”、月塘镇“坂尾沿海工农红军游击队成立旧址—月埔吴承斌烈士墓—后张、东坑秘密联络站”等3条革命红色线路,通过红色故事讲学、旧址文物研学、革命后辈传学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赓续红色基因。3处革命旧址入选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基地、革命文物,1处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二是融合生态绿色基地。体悟“两山”理论力量,集合教育、旅游、体验、研发等元素,设计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党员教育培训精品线路,为党员干部学懂弄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鲜活教学平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重要理念,以全省城区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即土海湿地公园(生态治理开发)为平台,打造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新建秀屿区水文化展馆,融合展示土海水利建设成果、流域综合治理、水利知识科普等内容。借助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和福建农林大学智力支持,先后建成营边生态休闲园、白山百草园、苏塘五四农场等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为党员教育、科研转化提供实训基地。建成圣元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共享中心,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创设固废处置实景式参观路线,累计接受参观11000余人次。
三是挖掘经济蓝色基地。精绘“五区”发展蓝图,聚焦6个园区服务中心、10条产业链,推动鲍鱼养殖、新能源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化为党员教育资源。按照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习近平“南日鲍是高科技,要好好干”重要指示精神,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国鲍荟研学中心、南日鲍鱼博物馆,打响“南日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开馆半年来承接学习参观227批次,接待游客8200余人。将产业基地拓延为培训课堂,福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党的建设及企业文化展厅入选秀屿区10个主题党日活动基地之一,面向全区基层党支部开放共享,直观了解风电产业情况。依托全省最大生态海盐生产基地,以制盐为主题打造莆盐文化园,开展盐文化展示、盐田风光游览、亲子实践、摄影采风等活动,生动展示制盐历史和盐工艰辛创业历程。
四是整合文化青色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萃取传统文化精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并融入党员日常教育。以安民铺(石城村、东林村、淇沪村)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建设为契机,打造“安民铺”展示馆,以五大振兴模块展示3个村的耕读传家、耕海牧渔、凿石穿绿、石沪捕鱼等传统文化。沿循平海卫历史脉络,建成平海卫城史迹馆,设立平海置学、卫城辖编、卫城人文等展区,通过抗倭前线、卫城建置等内容,生动展示卫城文化。传播渔村乡土文化,打造南日岛渔村民俗文化馆,以建村历史、渔村风情、闽南方言、惠女精神等脉络讲好渔村故事。
五是打造生活金色基地。凸显特色人文风俗,注重改造提升旧石厝、古民居、小城镇建设展厅等“沉睡资源”,打造民俗文化基地,将群众生活生产“素材”转为党员教育特色“教材”。优化提升埭头镇体验式党员教育集群,打造艰苦奋斗馆、汀港民俗馆、道德力量体验馆、传统线面基地等9处现场教学点,以书法、绘画、实物、音视频等形式呈现修堤建渠、农耕牧渔、风情民俗等内容,入选市级党建重点项目,月均接待党员教育培训及游客量达3500余人次。选取条件相对成熟的鼎秀苑小区党群服务站作为小区党群活动示范基地,与区直单位联建开展党群活动98场次。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禁毒教育基地,通过禁毒百科全书、模型展示、VR体验、体感互动等形式,让毒品预防教育“活”起来,基地投用以来已有74个市县机关单位、中小学校到实地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
(秀屿区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