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去年来,我市针对换届后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经验欠缺、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练兵比武” “百名组工干部进千村”等举措,着力建强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
全链条练兵。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着力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多形式培训提升。依托莆田开放大学等院校开设大专学历提升班,换届后党组织书记、优秀村干部、后备人才等800余名参加学习。开设“理论课堂”,通过集中办班、分批轮训等方式,举办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专题培训班230期、受训1.8万人次。开设“实践课堂”,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培养“导师帮带制”,408名“老乡镇”“老支书”全覆盖帮带换届后新任村党组织书记,传授履职经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组织县区与高校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为村干部量身设计新型农业技术、农产品包装销售等实用课程。多举措补短强弱。制定党组织书记十项履责清单和“八不准”行为规范,细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1条认定标准、32种表现情形常态化,开展村干部队伍情况分析研判。集中2个月时间,由县乡联合开展村级班子届中分析,对去年离职的90名村“两委”干部全部补齐。市委组织部随机抽取乡镇党委书记提级述职抓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等工作,并开展点题问询,传导压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责任。优选81个班子团结、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村,与103个书记履职能力较弱、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或乡村治理难度较大的村开展跨村联建,成立61个中心村党委,实行堡垒共建、项目同建、产业联营,去年联建的184个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8.4万元。多渠道宣传促动。每季度开展一次“红旗村”或“练兵优胜村”评选活动,按照村级申报、乡镇评审、县级公示的程序确定入选名单,每获评一面红旗,给予一次性专项经费补助,并差额上调村“两委”干部绩效奖金。在“莆田先锋” 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设“村书记晒实绩比作为”专栏,展播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共同富裕的特色亮点和突出成效,推动宣传“好书记”、学习“好书记”、争当“好书记”蔚然成风。
常态化比武。深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练兵比武”活动,做实村级练、镇级训、县级比、市级晒等步骤,搭建村党组织书记比学赶超平台。明确比武内容。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题,确定“比产业旺不旺,比人才优不优,比文化兴不兴,比生态美不美,比组织强不强”五大比武模块,精准设计16项练兵比武指标,并建立百分制量化评分细则。按照不比存量比增量、不比起步比进步,明确“先进村重点比提升、一般村重点比晋位、软弱涣散村重点比变化”,充分展示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和履职成效。创新比武方式。把比武擂台设在田间地头、项目现场,由熟悉基层党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两代表一委员”、村党组织书记代表组成评议团,通过听汇报、现场问、互相议等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建立常态化拉练观摩机制,5月底举办市级第一期交叉拉练,选取通过“练兵比武”进入优秀行列或取得明显进步的16个村,分两组进行拉练观摩。大家从“会议室”走向“田间地头”、从看“现状”转为看“变化”、从“你听我说”到“望闻问切”,看到了差距、找到了标杆。荔城、北岸等分类开展乡村振兴样板片区“联赛打擂”、软弱涣散村“组团打擂”等,评选出擂主村、优胜村。用好比武成果。把练兵比武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并与村党组织评星定级、绩效报酬落实及各类评先树优有机结合。目前,全市共开展擂台比武活动680余次,808名村党组织书记在比武中得到锻炼提升,先后谋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845个,促进村财村民“双增收”。涵江区挖掘在“练兵比武”中优胜的30名村党组织书记形成典型案例汇编,并组织参加职工疗休养活动。城厢区针对书记讲堂、拉练观摩等表现靠后的18名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再练兵”等方式补课,提升整体效果。
深化“百名组工干部进千村”。自去年起,市县乡350名组工干部,每3-4名为一组全覆盖联系服务村(社区)党组织,组团进村帮助筑强堡垒、争先晋位。一线调研摸实情。部主要领导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带头深入挂钩联系重点管理的软弱涣散村调研指导、靶向施策,带动组工干部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通过住村夜访、召开夜谈会等方式,收集就学就业、医疗卫生、人居环境等民生问题620个,征集群众意见1320条,形成驻村日记3620篇、蹲点调研报告210份。结合开展乡、村领导班子届中分析,跟踪了解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和书记履职表现,帮助物色储备村“两委”后备人才1200余名。湄洲岛开展“入户话家常”行动,组织职工干部走进岛民家庭,梳理20类问题,提出16条措施建议。结对共建聚合力。发挥组织部门优势,推动市、县区直单位深化“机关+农村(社区)”结对共建机制,实现机关干部力量、服务资源“双下沉”。市厅级领导带头挂钩联系1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1个重点村,215名驻村第一书记筹措资金2亿多元,实施500多个帮扶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联合举办农产品预售直播活动,组织流动党员和在外企业家通过“企业订购”“企业帮售”等方式,帮助销售农产品15万吨。破解难题办实事。每月采取蹲点调研形式,列席参加“两委”会议,与村党组织书记共同研究发展规划、乡村建设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组工干部领办实事清单,领办承诺事项532件,已协调落实389件。联系仙游县书峰村的市委组织部干部按照“产业相近、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原则,指导推动书峰、百松、锦峰3个村开展跨村联建,带动村集体经济共同发展。
(莆田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