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山亭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稳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积极探索新时代信访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提高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用真心、动真情,全力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以“三聚三力”为抓手,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党建领航”,提升信访工作“引领力”
山亭镇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做好信访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坚持“一核引领”。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为引领,以点带面推进,引导领导干部、基层群众深刻理解和领悟新时代信访工作。按照“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要求,从村干部、党员骨干、离退休党员、行业先进工作者等队伍中,选优配齐97名网格党小组长,367名党员联系户,形成“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单元党员联系户”三级网格组织体系,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提升信访工作“引领力”。二是强化“横纵协作”。把信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先后15次召开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信访突出问题。主要负责同志带头阅信、接访、包案,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贯通、权责明晰,左右联动、同频发力,全面覆盖、跟踪问效的信访责任链条。三是健全“五心服务”。坚持党政领导一线接访、下访,按照“谁接访、谁交办、谁督办”的原则,对征地拆迁、涉军涉教、自然资源领域等重点信访群体,制定对策方案、应急措施,夯实稳控责任,坚决杜绝规模性上访事件发生。健全“一站式”接访机制,打造“热心”接待信访群众、“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真心”解决信访问题、“细心”解释政策法规、“爱心”帮扶困难群体的“五心服务”,群众“上访”变干部“下访”,让信访工作更具温度。
二、聚焦“多网融合”,提升信访工作“融合力”
积极探索适应群众需要、体现时代特征的信访工作模式,通过推行信访多元调解、源头治理、自检自查等方式,打通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单元”变“多元”,构建良好信访生态。一是强化“多元”共治。按照“两级平台、三级管理”的组织体系,优化层级网格结构,形成“镇—村居—网格—单元”四级管理模式,科学合理设置网格97个,单元1539个,将120名镇干部、60余名在职党员、10余名民警编入97个大网格,以“千个单元再入户,排忧解难惠民生”活动为契机,全过程协助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从单一治理变“多元”共治。2022年以来累计解决矛盾纠纷问题130件。二是抓实“源头”治理。坚持市域社会治理探索创新、“四门四访”、信访评理、信访工作进网格、单元等“四个坚持”,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拆迁安置、土地纠纷、经济纠纷等突出问题。抓实基层源头治理,强化信访风险评估,主动提前介入,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实现“零”越级上访。三是主动“体检”自查。将“信访指数”的各项指标与创建工作标准深度融合,积极发挥服务决策、预警风险、指导工作的作用。围绕各项考核指标,细化分工,每月有针对性的开展自检,针对问题“病灶”,随时“会诊”,对症“下药”,不断提升新时代信访工作质量。
三、聚焦“三化推进”,提升信访工作“执行力”
秉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将矛盾纠纷化解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及时调”,实现信访工作由“被动”变“主动”,由“信访”变“信任”。一是分人分策“个性化”。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因案施策、逐案攻坚,建实建细“一人一档”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重点难点信访事项,纳入案件攻坚范围,逐案核查,统一录入建档,促进信访事项在源头得到化解。二是治重化积“精准化”。全力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实行包案领导、相关部门、村(社区)捆绑作战,下沉97个网格议事厅逐案会商督落实,对涉法进京到省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等重点对象,进行重点攻坚,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居民关注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调处,变“交单子、报材料”为“开方子、出主意”,全力交出治重化积优异答卷。三是健全机制“常态化”。组建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立部门轮驻、公检法入驻、律师进驻、人民调解和心理咨询常驻的工作机制,倾力打造“信访超市”,让群众最多访一次,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得到妥善化解,实现“信访”变“信任”。
(北岸党工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