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激活人才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秀屿区充盈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

来源:秀屿区委改革办 时间:2023-04-14 15:16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秀屿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建强乡村振兴“主力军”,推动人才在乡村一线汇聚、作用在乡村一线发挥、工作成效在乡村一线体现,有效激活人才引擎,形成组织搭台、人才唱戏、群众受益乡村振兴良好格局。目前,已推动建成东庄镇1个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1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人才之花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一、系统育,健全机制促成长。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培训锻炼,帮助村级领头雁队伍提质拓能,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一是定期培训提本领持续深化“巡回”党课平台,常态化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巡回主题培训,提升基层“领头雁”队伍履职本领。举办秀屿区乡村振兴大讲堂聚集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邀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温铁军、三农领域著名专家朱朝枝等专家学者集中授课,至目前累计举办3期、培训1200人次。二是导师帮带拓思路深入推进导师帮带制,建立区、镇、村三级导师库通过老带新”“师带徒”“强带弱的方式,“1+1+1”帮带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探索推行平海镇江堤村六帮六带六促等模式帮助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适岗提能推行“机关+农村”模式,推动优势资源下沉,35名省、市、区派第一书记驻村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共同理清发展思路,寻求发展突破口三是练兵比武增动能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练兵比武”实施方案,自下而上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晾工作晒成绩、找差距补短板、谈思路提对策,通过主题交流、实地参观和履职经验分享等形式,促进基层党组织书记学先进、找差距、共提升不断探索农村致富新路径,进一步锤炼领头雁实干本领。

、精准引,汇聚合力强支撑。广开进贤引才之路,充分发挥辖区山海资源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一是事业聚才。通过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能人返乡创业等方式,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创业能人到乡村工作和创业,同时托驻外流动党组织、商会等延伸人才引进工作触角,拓宽发现人才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2022年新招募31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36名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工作人员。精准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2022年选认省级市级科特派员50人。合作引才采取项目合作等模式积极促成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等高校院所,与东禹水产等龙头企业,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联合组建专家团队,驻点开展鲍鱼多倍体育种、分子育种等技术研究。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同建立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实现同高校的有效衔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三是柔性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聚焦辖区海洋资源优势,先后召开2次秀屿区海洋经济产业院地校企座谈会,邀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闽江学院等院校专家,座谈把脉秀屿海洋经济发展依托全国最大的厚壳贻贝苗生产基地,推动成立秀屿平海湾双壳贝类种苗协会,同步组建协会党支部,已吸引宁波大学等72名专技人才加盟。

三、科学用,搭建平台激活力。积极搭建平台载体,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一是服务农业。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研究院平台作用,在笏石镇苏塘村五四农场打造旱地作物科技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旱作农业技术创新与研发,引进筛选旱作农业新品种,采用有机肥生产等高效节水技术,实施旱地作物优良品种筛选与高产栽培试验,着力突破旱作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二是服务农村。深化“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积极调动中山大学博导、第三届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教授等乡贤力量,在埭头镇试点推行村民议事厅,通过乡贤评理、村民评议、道德评判,推动基层自治。借助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南日镇云万村、岩下村与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海带养殖碳汇为交易内容,签约了全国首单村集体海洋碳汇交易合同,成功为两个村增加了43万元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发展路径。三是服务农民。大力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校长论坛名师工作室传帮带、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目前全区已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拥有一所优质学校的目标。联合省立医院、市第一医院、盛兴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定期开展医师下基层活动,确保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扎扎实实提升,让群众实实在在获益。

(秀屿区委改革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