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管委会)农业农村局(农机化中心)、湄洲岛农林水局: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局局长会议、全省农机化工作视频培训班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根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农机化工作要点的通知》现制定印发《2022年莆田市农机化工作要点》,请结合本地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莆田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25日
2022年莆田市农机化工作要点
2022年农机化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大力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和补短板行动,提高综合机械化率,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确保补贴政策落实,确保农机生产安全,力争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3%,实现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零结余”,不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为粮食生产、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
1.补齐农机装备短板。落实农业农村部、工信部的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协助开展“四分”调研,聚焦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梳理农机装备短板弱项,摸清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农机需求情况。立足我市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机装备现状,计划选取旱地比较薄弱的农业机械化产业链进行调研分析,梳理短板。
2.加强农机化新技术应用。探索边研发边熟化边推广的新型农机研发机制,打通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堵点。积极发挥购机补贴政策导向作用,推广应用丘陵山区适用的特色机械。深入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协助好水稻直播、设施大棚蔬菜、胡萝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开展水稻直播机械、蔬菜钵苗移栽机、等新机具的试验示范,着力突破薄弱环节全面机械化生产。加强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技术指导。
3.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新机具。实施2022年全省“五新(新机具)”示范推广项目,新建1个以上省级新机具示范推广基地,重点推广水稻直播、蔬菜移栽及收获等机具,组织开展水稻机械直播全程机械化、设施蔬菜和叶菜类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活动。协助开展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先进适用机具设备推广应用。
4.创建示范样板。各县区至少要新建1个主要农作物示范基地,其中水稻基地重点推广精量穴直播机,完成耕、种、管、收等4个环节各2000亩以上和机烘0.1万吨以上的机械化作业服务(含跨区作业);旱地作物基地重点推广播种机(移栽机)和收获机,完成耕、种、管、收(烘)等环节
合计200亩以上机械化作业服务(含跨区作业)。同时各县区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新建1个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推广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禽等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各县区要组织开展2场次以上主要农作物和1场次以上特色农业产业的新机具新技术现场演示培训活动。2022年度涵江区要创建省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
二、规范高效实施,确保补贴政策落实
1.全面落实补贴政策。对照延伸绩效考核各项指标内容,高质量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资金使用比例达到100%、报废补贴实施县比例达到80%以上。
2.推进补贴全覆盖。按照“补贴机具全覆盖”要求,配合开展适用农机装备的摸底调研,持续优化调整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及补贴额一览表,持续开展补贴产品投档工作,推荐更多适用农机装备列入补贴。
3.深入开展试点。研究制定补贴机具资质直接采信第三方检测报告试点、农机成套设施装备补贴试点、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及农机专项鉴定等工作的实施方案。探索开展补贴申请“一趟不用跑”全流程线上办理模式。
4.保障资金落实。做好补贴政策的宣传解释,公开公平公正地受理农民群众的补贴申请,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补贴申请材料的审核、补贴机具的核验并及时向财政部门提交资金结算材料。宣传推广“农机云贷”,促进农民购机。
三、建设数字农机,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1.组织农机化生产服务。紧扣“春耕”“三夏”“双抢”“三秋”粮食生产需要,充分发挥农机抢收抢种主力军作用。突出抢前抓早,加强机手作业技术培训和机具调试检修指导,提前做好农机供给、维修服务、用油的协调准备。大力组织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有序发放跨区作业证,做好农机跨区作业工作,保障作业车辆及时顺畅转移、安全高效作业。组织开展秋粮机收减损行动,不断强化减损技能和作业水平,千方百计继续降低损失率。
2.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倾斜、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扶持、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联合社创建、新机具示范推广基地项目扶持等措施,积极引导培育适应小农户需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培育3家以上具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五有”农机合作社。
3.拓宽服务领域。鼓励农机合作社将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培训、市场信息进行统筹整合,拉长服务链条、拓展服务领域,培育建设1个以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为各类生产主体提供全过程、全要素的“一站式”机械化服务。
4.推动数字农机应用。建设莆田市智慧农机平台,在大中型农机装备安装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收集农机定位、作业轨迹、作业面积等数据信息,把合作社、农机手、小农户、农机具等元素进行数据关联,实现农机作业监测、远程调度、网上呼叫等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区域数字农机网络服务中心,实现“信息多跑路、农机多干活、农户得实惠”。
四、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农机生产安全
1.压紧压实农机安全责任。加强农机安全源头管理、执法管控和宣传教育,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防范化解农机安全风险。加强统筹协调,明确农机牌证核发、检验考试、事故处理、应急管理、监督检查、执法检查、宣传教育和“平安农机”创建等工作的责任单位,明确谁牵头、谁承办、谁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人做、不脱节,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力争不发生亡人事故。
2.持续强化拖拉机专项整治。继续落实省厅与省公安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拖拉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闽农综〔2021〕31号)、市道安办下发的《关于多功能拖拉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莆道安办〔2021〕64号)和市公安交警支队、农业农村局印发的《关于联动开展“五小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莆交警综〔2022〕1号)要求,打好拖拉机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战。对使用期限超过6年、未满9年的多功能拖拉机申请延期检验的,严格执行半年检验一次要求,检验不通过的,给予强制报废;充分发挥报废补贴政策推动作用,提前报废的给予补贴资金保障,并当年度及时兑付;坚持清零和禁行相结合,积极协调公安部门采取限行措施。农机部门要落实每月至少与公安部门开展2次联合执法行动要求,严查拖拉机违法载人、逾期未报废等违法行为。2022年底多功能拖拉机有效在册数控制在258台以内,争取1个县区提前实现清零目标,确保2024年底全市实现清零目标。
3.推进新一轮“平安农机”创建。按照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十四五”“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工作部署,以“平安农机”创建为抓手,提升工作实效,推动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农机安全生产和“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2022年重点培育1个“平安农机”示范县,推进落实乡(镇)、村级农机安全监管职责岗位人员覆盖面不低于70%,农机服务组织设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比例必须达到100%要求,重点培育1个“平安农机”示范农机合作社,推动工作下沉一线,努力打造一批更优质更安全的“平安农机”示范典型。
4.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整治。落实农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农机生产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措施,加强源头管理,着力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检率和驾驶证持证率;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农机合作社、拖拉机培训机构、农机大户检查100%全覆盖,重点整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逾期未检、无证驾驶和农机安全装置不全与防护不到位等安全隐患,全面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相关清单,确保安全隐患清零;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农机执法专项行动,深入茶园、果园、农田、场院等重点区域和场所,严处各类违法行为。
5.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围绕安全发展主题,持续开展严禁拖拉机违法载人、逾期未报废等专题警示教育活动,防范大风险、防范大事故;推进安全宣传教育“五进”活动,面对面开展接地气的宣传教育;开展重大节假日和重要农时季节专项宣传活动,以发送安全警示短信等形式,提醒广大农机手谨慎驾驶、严禁违法载人;组织“安全生产月”和“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农机队伍工作本领
1.迅速高效抓落实。各级农机系统干部要紧紧围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要求,进一步增强效率意识、效能意识、效益意识,抓紧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强化“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领导干部要扛起责任,主动想事、谋事、干事,对重点工作任务,亲自推动,加强督促,全程紧盯。
2.改革创新抓落实。要关注新发展阶段农机面临的改革创新任务,进一步推动理念观念的转变、工作效率的提升,用创新的理念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创新性推动发展。要加大农机化工作宣传引导,突出工作创新、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机收减损、农机抗灾减灾等成效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3.改进作风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实效,抓好具体工作落实。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做表面文章。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推动工作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要适应农机化发展形势需要,从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等农机专项资金的监管,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做到心存敬畏、守住底线。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的农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