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人大助推㊻ | 让一湾清水向“幸福”汇流

来源:综合湄洲日报、N海都全媒体 时间:2023-11-20 09:06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11月7日至8日,中央驻闽媒体、省直媒体、市直媒体记者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人大”八闽采访活动。

  活动期间,由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来到湄洲镇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与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座谈交流,实地察看湄洲岛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建设情况,详细了解代表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推动办理民生实事等情况。在湄屿·佑见民宿,采访团与基层人大代表近距离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发挥代表作用、依法履职尽责助力文旅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

  泗华溪水质提升并稳定在Ⅱ类标准,这是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民声,持续监督推动取得的实效。11月7日下午,采访团来到泗华溪天然泳场、郊野公园,将镜头聚焦市人大代表、游泳爱好者、周边群众等,通过面对面交流,挖掘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推动提升泗华溪治理实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为讲好人大故事、讲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积累鲜活素材。

  11月8日,采访团走进市河长办智慧中心,观摩各级人大代表监督实施河湖长制“一张图”演示,并现场提问了解我市各级人大代表监督实施河湖长制工作情况。随后,前往荔城区下厝河实地察看,采访正在巡河的区人大代表以及河道周边住户,进一步了解各级人大代表在听民意、解民忧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效。

  采访团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对我市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广泛听取民声、吸纳民意、汇聚民智,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给予肯定。采访团成员表示,将用镜头捕捉瞬间,用文字书写担当,用声音刻录精彩,把人大的好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好故事传播得更广更远,让人民群众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魅力,见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活动期间,采访团还乘坐“水上巴士”穿越绿心荔林水乡,实地了解绶溪生态水系综合治理及沿岸传统村落、古厝古建筑保护利用等情况,并现场探访凤凰福道环城生态绿廊示范段建设情况。

  相关新闻

  位于莆田城东的下厝河,难闻的异味曾时常令居民皱起鼻子。去年以来,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各级人大代表监督实施河湖长制工作,组织动员302名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担任全市77条市、县级河道及8个县级湖泊的监督员。人大代表们充分发挥了监督效能,在各方努力下,过去黑臭的下厝河摇身一变,成为景观河。

   

  近日,记者随“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人大”八闽采访活动来到莆田,来到荔城区下店路一座桥上。可以看到如今的下厝河已旧貌焕新颜,河岸三角梅开得正艳,水面不时有鱼儿跃出,环卫工人划着小船,随时清理水面的垃圾。

  “和以前相比,下厝河‘颜值’提升了好几个档次。”途经居民杨姗姗说。过去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下厝河,如今,时常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人在河岸绿道散步。

  荔城区人大代表林奇告诉海都记者,他在日常巡河时也发现了群众所反映的诸多问题,他将问题收集整理起来,传送到了大数据平台,引起了莆田市人大常委会的关注,通过持续的跟踪督办,下厝河的黑臭问题最终彻底解决。

  据荔城区拱辰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厝河长约0.95公里,属断头河,无生态补水,加之污水管道满管溢流、沿街排污不够规范、部分小区雨污未分流等诸多因素,一度发黑发臭。

  为此,荔城区多次组织调研、排查、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在荔园小区临延寿西溪下游旁建设了1台55千瓦泵、2台20千瓦泵,隔天即运行补水。

  另外,通过对下厝河周边市政雨污管清淤、CCTV检测深度排查、染色流向排查等工作,发现了雨污水井(管)淤积、渗漏、脱节、错接等问题,还发现一些小区阳台洗衣废水进雨水管、路基地质下沉导致雨污水管变形混流等乱象,经过整改,相关问题都已解决。

  下一步,荔城区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推进雨水排口溯源排查工作,查明污水源并分类施策加以整改,扎实推进水质提升工作,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林养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